-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的色彩构成关系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在从自然风景区到文人写意园的发展过程中,把亭台楼阁、匾额楹联、山水树木融为一体,形成丰富的视觉形式要素。在这些要素中,色彩的构成极为突出,本文试通过西方色彩理论从科学层面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色彩构成关系展开分析。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色彩构成;色彩评价
中国园林肇始于商周巅峰于明清,其中尤以苏州园林为艺术之最。苏州园林多处于市井之间,在方寸之间迂曲回转中安排了错落的楼阁、摇曳的风荷。其空间布局构思精巧,而色彩构成关系也令人惊叹。
1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色彩构成
明人程羽文在《清闲供·小蓬莱》中写道:“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在这段园论中,从建筑、花木、水石、禽鱼等方面,全面论述了一个优雅环境的构成内容。我们将色彩归纳为来自3个方面:建筑、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
首先是园林建筑,主要是指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与江南传统民居相同,其颜色多与建筑材料、建造方式相关。对建筑材料的粉饰甚少,无论黛色瓦片、青色石砖或是缤纷琉璃、彩色铺地,皆为材料固有色。但对一些存在着功能缺陷的材料,如木材、夯土墙等,则须通过油漆等方式进行维护,如涂有牛血与生漆制成的油漆防止虫蛀腐烂的红色木作、以白石灰粉刷防止雨水侵袭的白墙等。故此,园林建筑的颜色皆以大片调和色为主,色彩明度和饱和度都相对较低:深黑色(黛瓦)、冷灰色(青砖)、灰白色(墙面)以及栗红色(木作)。
其次是硬质景观,主要是指山石及水池等。从南北朝时期便兴起的奇石赏析一直为士大夫津津乐道,有石必有水。恰巧苏州地处太湖之畔,太湖石历来又是金石名家的珍爱之物,故园林中假山多以太湖石为主。《园冶》中有关于太湖石颜色的描述:太湖石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黑青。而水面和天空则为假山提供了最佳的欣赏背景,所谓“苍壁巧藏天影入,翠奁微带藓痕侵。能供水石三秋兴,不负江湖万里心”。古代造园者对水的处理手法更为多样,有泉、有溪、有渠、有瀑布、有水池,池水的颜色与天空交相辉映,随季节、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春黄夏绿,秋蓝冬白。
最后是软质景观,主要指植物及动物等。园林中植物配比十分高明,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达到春季桃杏如云、夏末荷花满池、秋天果实累累、冬日松梅傲雪的效果,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景观。在动物的选择上,也多用绚丽的鲤鱼和斑斓的野禽。红梅绛桃点缀林中,鸳鸯锦鳞池间悠游,共同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色彩。
以拙政园中园为例。中园以山水为主题,水面约占总面积的1/3,亭台楼阁因水而设,四壁荷花三面柳。从北向南望,远香堂与主山隔水相对,西接倚玉轩、小飞虹,东赏绣绮亭、枇杷园,以堂阁轩廊组构出建筑景观。从南向北望,两座主山一大一小,山脚做黄石池岸,遍植绿柳嫣红,一派开阔疏朗的自然景致。最东端的梧竹幽居与最西端的别有洞天遥相呼应,中穿插小沧浪水阁、小飞虹廊桥及荷风四面亭。此园中,建筑景观以灰黑色调为主,黛瓦、青砖及栗红木作;植物景观则以明快色调为主,春来新柳嫩于黄,夏至荷塘碧扫空,秋霜染得红枫醉,冬雪先开腊树花。一泓清水,映四时之景,整个色彩体系丽而不艳、格调高雅。
2园林色彩构成分析
色彩心理学认为,“色是由于光刺激视觉系统,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引起的一种感受。”因此,不同的色彩环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精神体验:纯度明度较高、对比强烈的颜色容易让人兴奋,感官刺激强烈;明度低、对比弱的颜色则更容易让人平静,感觉安宁或沉闷。成功的色彩环境就是达到色彩协调,满足人们对空间的审美需要。
所谓色彩协调是基于生理学的补色规则。歌德在《色彩论》一书中写道:“当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便会立即行动起来,它的本性就是必然地和无意识地立即产生另一种色彩,这种色彩同原来看到的那种色彩一起完成色轮的总和,一种特定的色彩通过一种特殊的感觉刺激眼睛去寻求色彩的综合。”色彩协调有非彩色协调、单色协调、相邻色协调和多色协调等几种方式。古代造园者对园林中的山石、建筑、天空、水体、植物、铺装等色彩依附的物质载体,进行了考究的分析与搭配,其环境符合色彩协调规律,故呈现出诗情画意、爽心悦目之景。
2.1园林建筑上的深黑色、冷灰色、灰白色以及栗红色是典型的非彩色
非彩色协调主要通过明度或纯度上对比差异来实现色调的复杂变化。由于无彩色在视觉上易于领会且缺少变化,从而容易使人失去兴趣,因此无彩色协调中多加入少量的高明度色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园林建筑的色彩组合正是将栗红木作点缀在黛瓦白墙之间,端庄稳重,又透着高雅清逸。
2.2山石水体等景观的灰白、青黑、黄绿、蓝绿等颜色的配置符合了相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