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湿邪伤阴浅析
摘要:湿邪为多脏腑功能异常均可产生的病理产物,其性重着、黏滞,湿邪本为阴邪,因其为水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水液停聚而不布散,使得机体阴液出现相对不足,出现阴伤化燥的病理表现,属于津液不布、机体无以濡养,是一种间接的津液不足,与《伤寒论》四逆散证之阳气郁结不达四末有着相似情况,因此在治法上便可采取温阳利湿、化痰布津之法,以自身之阴液养自身之阴亏,温病学非常重视保护阴液,随着学术逐渐发展则形成了一套新的辨证模式和治疗思路,创立了许多化痰利湿之方剂,可供临床运用治疗此类湿邪伤阴化燥。
关键词:湿邪伤阴;津液不布;化湿布津养阴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3-0017-04
1中医学对痰、湿、饮的认识
湿与痰、饮是水液停聚形成的病理产物,在中医学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是却有着程度的差异,水聚成湿,湿凝成痰、饮,湿当利,痰当化,饮当逐,从治法上可以看出湿邪进一步深入可转化为痰饮。本文论述湿邪伤阴,其中也包含了痰饮相似的规律,因为在病理性质上,三者并无太大的区别,故统一论述为湿。湿性重着、黏滯、趋下,说明痰湿之人症状主要表现在人体的下部,然而湿邪为患,极容易流窜全身、无处不有,上可达巅顶、胸膈,中可盘踞脾土、肠胃,下可滞留膀胱,外可伏于肌表、腠理,内可陷于筋骨、关节,《内经》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于湿,首如裹”及“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的论述,也涉及了“内湿”和“外湿”的论述,内湿易阻滞气机、易停滞关节、易遏伤阳气,最为难治,尤其是湿遏阳气,在温病学中湿热蕴结,清热则苦寒更助湿、化湿则易生燥热,因此治疗极其困难。
2六淫皆可化燥
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属阳者:风、暑、燥、火,均为阳邪,易伤津耗液,致机体阴液受损而化燥;属阴者:寒与湿,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易阻遏阳气、耗伤阳气,使阳气温煦作用减弱,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异常以致不能濡养全身化燥;虚寒者,因阳气不足,气化不利,同样可出现水液代谢异常,不能流注全身,致使机体出现阴伤,犹如釜底无薪,水液无以沸腾气化。湿为阴邪,本为水液停聚而成,本身便是阴液所化,水、痰饮、湿本为一类,而温病学非常重视保护津液,防止阴伤,而湿为阴邪,如何伤阴,在此做一浅析。
3湿邪伤阴化燥
导师李青教授师从于温病学大家刘景源教授,认为在温病学或是内伤杂病中,湿邪为阴邪,亦可伤阴化燥。
《素问·经脉别论》有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人体水液正常代谢的高度概括,水液代谢虽由胃、脾、肺、肾、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协作而完成,但人体水液的正常运行,三焦是最后一关。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必然影响到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胃之受纳,脾之运化,肺之通调水道,膀胱之气化,三焦之输布,因此,当上述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时便可出现水液停聚而形成痰湿、水饮。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是对“燥”产生的病机概括,机体产生燥,不论内燥与外燥,是由于津液不足、无以濡养所致,刘完素按症状增补“燥”这一病机,也只说“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风热外犯伤津耗液,揭示机体阴液不足致燥。李青教授认为燥邪形成是津液无以濡养所致,津液正常濡养除了津液不足外,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同样无以濡养。因此,从病机来看,“阴伤生燥”的落脚点在于缺乏津液濡养,津液不布同样造成机体津液不足无以濡养而阴伤生燥。(1)津液绝对不足,很多医家都是从阴液的绝对不足考虑,采取滋阴润燥、补充阴液的方式,如增液汤为代表的方剂,这是很常规的思路,外感热病,尤其是温病,容易伤津耗液,出现阴伤的情况,“留得一分津液便留得一分生机”是强调保存津液的重要性,以外燥居多,这是毋庸置疑的。(2)津液相对不足李青教授认为阴伤化燥与痰湿有关,湿本为阴邪,湿邪的产生与上述水液代谢环节密切相关,但是最终还是要落到“水津四布”一环上,因为“布”才是最后一环,阴液都变成痰湿了无法输布,人体不能得到正常濡养,自然也就出现了阴伤化燥的病理现象。这是由于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痰湿造成的,是机体阴液的相对不足,即是三焦功能正常、水液运行的通道畅通,也同样会出现阴伤化燥,李青教授形象地比喻为天降大雨却被集中在水库,不开闸大地同样干涸;自来水池只蓄水不放水,水管固然通畅,但并未输送到每家每户,仍然是缺水的。笔者认为这与《伤寒论》中四逆散与四逆汤的病机相似,前者是因为阳气郁结不达四末而出现四逆,属阳气相对不足;后者是阳气亏虚、阴寒内盛而出现四逆,属于阳气绝对不足。所以,湿邪伤阴化燥,并非机体阴液亏虚,而是因水液停聚,内湿为患,津液不布,机体缺乏濡养而伤阴化燥,以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CAD:CAM(UG)教案新模板(课次4)2-3 压板的草图绘制.doc VIP
- 富士XA5说明书.pdf VIP
- 针灸学习题集全.pdf VIP
- 固相反应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固相反应机理第三节固相反应动.ppt VIP
- 肇兴侗寨旅游地用地格局演变.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硼-10酸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 GB_T13077—2024铝合金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pdf VIP
- 贝克休斯钻井堵漏材料及工艺.pdf VIP
- 红树林生态系统预警监测与评估体系技术指南.docx
- (高清版)DB1310∕T 286-2022 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效果评价验收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