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导学案及答案2013.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棋盘山中学导学案 科目:语 文 编制教师:_纪湘钰 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授课类型 学习目标 答谢中书书 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3、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展示引领 课时 2 第 1 课时 4、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重点提示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难点分析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环节和导学过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 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 30 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二、文体介绍: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 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 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自主学习】 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 ,字 ,自号 , 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时人谓之“ ”。  问题预设和导学评价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2)四.时.( )俱备(3)晓雾将歇.( ) (4)西日欲颓.(其奇者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 ) 2、给加点字注音:西日欲 2、给加点字注音: 西日欲 tuí( ) 沉鳞 jìng( )跃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5、给句中的“与”字注音并解释: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翻译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的中心。 。其中“ ”字点名全文 2、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 之美的? 3、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4、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教学体会和反思 科目:语 文 编制教师:_纪湘钰 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授课类型 学习目标 短文两篇 课时 2 第 2 课时 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重点提示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难点分析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环节和导学过程 【合作探究】(答谢中书书)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2、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  问题预设和导学评价 1、本文的主题句是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填空: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 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 之美的?3、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之美的? 3、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4、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课堂测验题】 读《答谢中书书》,完成 1—3 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