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问导思与导学案结合的教学策略在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运用问导思与导学案结合的教学策略,推进核心素养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策略诗歌鉴赏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1)“知问”环节的设计与导学案的“作家作品介绍”“互相解疑”内容相结合,推进学生预习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来课堂探讨的意识和习惯。
诗歌鉴赏中有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关于作者生平和诗歌写作的背景,导学案的“作家作品介绍”上有详尽介绍,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诗人情感的原点,理解诗歌思想内涵。“互相解疑”中文常、字词等内容可以在预习中完成,减轻了教学负担,可节省出课上时间,用于教学重难点的落实和突破。
对于诗意的理解,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这个环节去完成。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解释重点字词、解读重要意象、散译诗歌等方法,帮助学生解读诗意。尤其是篇幅较长、文面较难的诗作,更要在诗句理解上多下功夫,像《氓》《采薇》《离骚》这样的诗歌,学生在课前预习也会感到困难,就要在课上进行讲解,但仍需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等。文面简单的诗歌,教师可以以对主旨的提问为纲,引领学生完成鉴赏,比如《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等。
“知问”环节的“我的疑问”设置,能够启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收集整理,可以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课堂教学的环节和内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艺术,已有很多文章探讨。但在本教学策略的实施中,教师要关注导“导学”环节与“知问”环节的联动,教师的“导”,既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指向,又要能够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疑问,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导”。
(2)导学案对诗词内容、主旨、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归纳总结,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给学生学习诗词鉴赏以抓手,便于理解、记忆、复习和迁移,形成知识网络。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哪些是还有疑问的,学生在总结上述知識点时就能够了然于心。另外,“反思”环节特别适用于类别化的诗歌鉴赏。比如,学习了《氓》《孔雀东南飞》等叙事诗,学生就可以总结得出叙事诗的鉴赏思路;学习了《咏怀古迹》,即可尝试运用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赏析《蜀相》。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思路的建立,“反思”环节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下面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尝试阐释问导思与导学案结合的教学策略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知问”环节
1.1学生活动
(1)阅读导学案作者简介和诗歌背景介绍部分,为理解本诗创作意图做好铺垫。
(2)完成导学案字音部分,扫清读音障碍。
(3)熟读本诗并散译。本诗颔联和颈联的文面有一定难度,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
(4)提出至少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主动探究的思维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1.2教师活动
收集导学案,了解学生字音的掌握和诗意的理解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导学案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1)字音障碍基本解决。
(2)颔联颈联的散译有部分学生理解不准确,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的“连”字,“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省识”。
(3)提出的主要问题有:
①首联为什么先写山,而且是群山万壑?不美。
②昭君为什么美貌而不被“识”?
③昭君为何要出塞?
④昭君为什么不愿当王妃却想回汉?又为什么不得回汉?
⑤昭君怨恨什么?
⑥杜甫为何凭吊昭君?
2“导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预习的结果和提出的疑问,教师要积极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1)针对散译出现的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采用检查预习导入的方法,将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散译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纠正错误,准确散译。
(2)上述疑问反应出部分学生对于昭君故事不了解,可在课堂教学中请同学讲述故事始末,解决疑问②③,同时也部分的回答了疑问⑤,引领学生进入了诗境。
(3)疑问④⑤⑥是理解本诗主旨的关键。教师可以疑问⑤“昭君怨恨什么”为课堂教学的首个主要问题,指导学生反复读诗思考,先扣住文本,在诗句中寻找答案,重点研读颔联颈联,同时落实对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