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满彻的生平与创作
【摘要】武满彻是日本和东亚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武满彻的生平、创作和美学进行简要的介绍,对这位作曲家的创作面貌进行勾勒,期望对中国新音乐有所借鉴。
【关键词】武满彻;生平;作品;美学
【中图分类号】j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75-02
【本文著录格式】沈浩.武满彻的生平与创作[j].北方音乐,2020,03(06):75-76.
武满彻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中国大连度过八年时光(1930—1938年)。1937年日本侵华,爆发战争后,武满彻回日本读书接受教育。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14岁的武满彻被征召入伍,成为一名少年兵。因为年龄太小他并未上战场,而是在后方的山中看守军火库;在此期间,通过偷听广播,他第一次接触到西方音乐。
1945年,日本战败,当时美军中的广播播放不少西方音乐,这使武满彻接触到许多新的声音。到了16岁时,武满彻决心从事作曲,尽管此前他的专业音乐训练是空白。
武满彻他走上了漫漫的自学之路。20世纪50年代,韩战爆发,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重要的盟友和基地,日本社会经济迎来一个重要转机。那时适逢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第二次高峰,一时间西方的现代文化大量涌入日本。当时的日本有不少介绍、研究、演奏西方现代音乐的团体,这些团体引进介绍演奏了大量的西方现代主义的音乐,武满彻迅速地全面吸收这些新的艺术观念技法。1950年,武满彻加入“新作曲家派协会”,1951年加入“实验工坊”,其间他发表了他的早期作品,其中1957年的《弦乐安魂曲》获得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赞赏,使武满彻在日本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作曲家。
60年代,约翰·凯奇造访日本,对武满彻的音乐观念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武满彻从凯奇的音乐观中获得极大的启示。60年代中期,通过艰难的选择和自身的悟性,武满彻重新确立了“声音”的价值,1967创作的《十一月的阶梯》在西方首演,大获成功。从此,他的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在日本国内,也到达了西方。60年代中后期,是武满彻重新认识日本传统音乐的时期,这一时期他集中创作了一批与日本邦乐器有关的作品,主要包括《蚀》(尺八,琵琶二重奏)、《十一月的阶梯》(尺八,三味线与管弦乐队)、《旅途》(三个琵琶)等。
70年代后,武满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语言,并以宽广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世界性的认可,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人标志性的风格。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生命进入了最后阶段,武满彻的风格又经历着最后的变化,显露出特有的“晚期风格”——简约、冲淡、平静。
1996年,武满彻去世——他的作品受到广泛的承认和接受,成为亚洲最有影响与成就卓著的作曲家之一。
一、武满彻管弦乐作品的分期
武满彻的创作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他去世前的1995年,将近半个世纪,是他全部作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这些作品丰富、多面,前后风格有很大转变,而作品题材却较为集中,主要关系到自然、死亡、梦、宇宙、庭院等内容。
武满彻全部的300多部作品中,管弦乐几乎占到了六分之一,早期创作(1951—1960年)以和弦乐队的《安魂曲》为代表,作品写于1957年,代表着武满彻创作的初步成熟:这个时期的作品武满彻开始显露出自己的一些风格特征,如缓慢的速度、强烈的情感等,是探索阶段最成功的作品。
中期(1961—1975年):作品受西方先锋主义的技法影响——序列,噪音、偶然,图形谱、无调性、音块,具体音乐是这一时期的语言。这是武满彻在技术上试验和探索的时期,从序列到音响空间,从具体音乐到偶然技术,几乎所有先锋主义的技法都在尝试,逐渐融合在创作里。主要作品包括《弧》(乐队与钢琴)、《多利亚地平線》(弦乐)、《绿》(管弦乐)、《星座》(乐队与钢琴)等等。
这一时期,先锋派手法在武满彻的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他音乐的音高音响形态,断裂跳跃和非连贯的因素大量出现,与早期风格相比更突出音响节奏等因素;但这一时期,也没有完全排斥歌唱性,如管弦乐《绿》,旋律优雅,色彩明丽,情感强烈,显露出武满彻中期音乐中明朗的一面。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文化对他产生影响的时期,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表达。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武满彻创作了一系列运用邦乐器的作品,主要包括:《蚀》(尺八,琵琶二重奏)、《十一月的阶梯》(尺八,三味线与管弦乐队)、《旅途》(三个琵琶)、《秋庭歌》(日本雅乐)、《秋》(琵琶,尺八与管弦乐队)、《距离》(双簧管与笙)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