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诗歌中的扇意象
摘要:扇子在唐代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扇意象也常常出现于唐代诗文中。李白在诗中对扇意象的使用既有对先前扇意象内涵的继承,又有其自己的特色。李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笔下的扇意象有不一样的内涵。通过解析不同时期李白诗中的扇意象,探索诗人寄托于其中的情感及个人志向,可以对李白有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李白扇意象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095-02
扇子最初出现于尧舜时代,唐代时扇子已成为民间百姓的生活用品。按照形状,扇子可分为团扇和方扇两大类。按扇子的制作原料来看,扇子可分为羽扇、纨扇、蒲葵扇等。羽扇以禽鸟羽毛为材料制成,在士大夫文人中广为流行。
一、李白对扇意象的初运用
在李白的诗文中,最早出现扇意象的便是《雨后望月》。这一首诗作于李白的少年时期。李白在诗中描绘了雨后夜月升起的过程,表达出心中对夜月的爱惜。在咏月诗中,李白多继承前代望月怀人的传统,表达男女相思之情。在诗的末尾,作者写道:“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李白以“团扇”喻“夜月”。团扇不仅因其形状与月相似而被李白用以比喻月亮,而且是因其与女子有关。古代女子常常用团扇半遮自己的面孔,因此团扇与女子常常被联系在一起。作者望月,仿佛望见一把团扇,而团扇的背后便是一位女子的美丽容颜。李白表面上说爱惜这团扇一样美丽的月亮,实则或许也是在望月思人,表达自己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后代有学者认为这首诗“似乎是作者‘有所思’而作,即朦胧地透露出年轻诗人萌发的一种爱情”,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这首诗中的团扇虽是比喻性意象,但李白在扇意象中隐隐表现出自己对爱情的追求,这种情感与其他诗人运用团扇这一意象时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体现出李白在扇意象运用上的独特性。
开元二十一年,李白写下《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酒隐于山中,过着漫游生活。从诗中可以看出,夏季时李白随身携带着白羽扇。此时的李白懒得摇动白羽扇祛暑,直接袒露着身体在清风中取凉。自汉末至魏晋,羽扇在名士中特别风行,用以表现潇洒风度。李白此诗中的白羽扇,表达的是其飘逸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态度。
二、扇意象的内涵在李白诗歌中的改变
天宝元年至天寶三年,李白应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入朝为官后,李白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到权贵的谗言诋毁,渐渐被玄宗疏远。这一时期李白的遭遇及心境的变化让李白诗中的扇意象有了不一样的内涵。前期李白对扇意象的使用较少,运用此意象时也较为随兴;但在这三年中,李白诗中的扇意象出现次数明显增多,且有了较为明确的含义。
这一时期,李白诗中出现的扇意象多与班婕妤诗中的团扇有关。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初时得宠于君王,但在赵氏姐妹的谗言中被汉成帝冷落。在这种境况下,班婕妤写下《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团扇在夏季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而到了秋天,团扇便不再为人们所需要,被遗弃在箱子中。在这首诗中,班婕妤将自己比喻成团扇。曾经班婕妤受到汉成帝的宠爱,而今却在谗言中如秋天的团扇一般被遗弃疏远。许多文人都曾在诗中赞赏班婕妤的才华,也在诗中叹息班婕妤的遭遇,《怨歌行》中的团扇成了人们表达自己被君王疏远、无法实现自身理想的意象。
天宝二年,李白写下《相和歌辞?长信怨》。作者先写长信宫中环境寂寥,再写赵飞燕受皇帝恩宠,最后于末句“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中引用了班婕妤《怨歌行》中的团扇。全诗看似在写班婕妤的遭遇,实则是在以班婕妤自比。李白在班婕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自知自己才华横溢,却在关系复杂的官场中被人用恶言中伤。同年,作者写下《中山孺子妾歌》。在诗的结尾,诗人以团扇自比,写道:“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此时的诗人,就犹如班婕妤笔下的团扇,被遗弃于网尘中。《惧谗》一诗也作于此年,诗中引用了晏子用二桃杀三士和魏妹因郑袖谗言而受刑的典故,表现出谗言的危害。“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作者于末句运用了团扇意象,书写自己为谗言所伤的遭遇,表达了对谗言的畏惧与愤懑。
从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扇意象主要表达了其对自身为谗见疏,无法接近君王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悲伤与怨愤之情。
三、隐逸思想在李白扇意象中的体现
李白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长安的。天宝四载,李白漫游,这一时期他写下《送岑征君归鸣皋山》。李白在诗中先说征君以先人之事为鉴,不做官,又于诗的结尾写道:“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此处的扇意象引用了《晋书?王导传》中记载的一事。“时亮虽居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