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马瘟流行病学特征及疫病防控.docxVIP

非洲马瘟流行病学特征及疫病防控.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洲马瘟流行病学特征及疫病防控   非洲马瘟是由非洲马瘟病毒(ahsv)引起的马属动物急性或亚急性的虫媒传染病,多呈地方流行性或季节性。患畜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皮下结缔组织水肿、肺水肿及内脏出血。一旦感染,致死率高,将对自然条件下马属动物和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20年3月底以来,泰国等地已多次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通报ahs疫情,其最近疫点距离我国国境不足800公里。目前,我国尚未见该病报道记录。   1流行病学特征   非洲马瘟疫病最早于17世纪中期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首次记录,后蔓延到摩洛哥、中东、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新近欧洲南部和泰国也有感染报道。在自然条件下,非洲马瘟不会直接从病马传染给健康马,须有吸血性节肢动物(库蠓、伊蚊和库蚊等)加以传播。其流行病学主要依赖于宿主—载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蚊虫的叮咬更易造成传播。ahsv常见宿主为马、骡、驴和斑马等。大象、骆驼和狗也有报道可能被无症状感染。   2病原学   ahsv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为双股rna病毒。粒子直径约75纳米,对乙醚、氯仿等溶剂具有一定抵抗力。病毒在37℃下可存活37天,而50℃3小时、60℃15分钟即被灭活。在4℃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在ph6~10之间稳定,当ph≤3时,可被迅速灭活。根据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ahsv可分为9个血清型。在某一地区,常以1个或2个血清型为主。各型之间无交互免疫关系,不同型毒力强弱亦不相同。   3临床症状   马是ahsv最易感的宿主,患畜死亡率可达95%,其次是骡(50%)和驴(10%)。非洲驴和斑马很少表现出临床症状,尽管血液中的病毒滴度很高。临床上根据病程长短、症状和病变部位,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水肿型和轻度型。急性型表现为患畜呼吸困难,鼻孔和嘴留有泡沫,并伴有肺水肿迹象,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并于24小时内死亡。亚急性型感染后7~12天开始有高热、结膜炎等症状,伴有腹痛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水肿型表现在头部和颈部皮肤下,尤其是眶上窝、睑结膜和颌间隙,死亡率在50%~70%,幸存者7天内恢复。此外,还有轻度型,常见于斑马和非洲驴,伴有低烧和粘膜充血,死亡率为0。   4疫病防控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预防手段上,基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護易感群体等3种途径,已确诊感染马匹通常被宰杀;感染地区应对健康马进行免疫接种,如单价苗(病毒已定型)、单价灭活苗(仅适用于血清4型)、多价苗等;通过破坏昆虫媒介环境,使用杀虫剂、驱虫剂或者筛网等,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发生可疑病例时,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作者简介:祁子钧(2000-),男,本科,动物医学类专业。e-mail:2442313156@

文档评论(0)

xxxq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