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一样的百家姓故事之“陈姓”——主讲人:
北京大学教授冯志亮
大家好,欢迎收看“不一样的百家姓故事”,我是北京大学姓氏文化 馆冯志亮。本期节目讲一讲陈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伐纣建立周朝以后,派人找到 舜的后人“胡公妫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 建立了 “陈国”。
胡公满传到第九世孙陈厉公妫跃在位时,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 完怕连累自己,出逃到了齐国。为纪念故国,改姓陈,这就是陈姓最 早的来源。
陈姓人口现今已经超过6000万,是全国排名第五的大姓,历史上更 是名人众多。但今天要说的这个陈姓族人,他的名气可能并不是很大, 然而,就因为他做了一件看似并非惊天动地的事情,却大大影响了中 国的历史开展进程。
讲到这,得提到一个人,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袁老,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已经突破了 3000斤,为解决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怎么讲陈姓,说起袁隆平来了?其实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功绩堪比袁隆 平的人物,他叫陈振龙。是明朝万历年间福建省福州市人,曾在今天 的菲律宾当时称吕宋岛经商。
陈振龙在吕宋岛,发现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一种农作物,这种国内从未 出现过的农作物,耐干旱,耐病虫害,耐土地贫瘠,在当时没有化肥 农药的时代亩产能到达四千斤以上,而同时期的小麦和水稻亩产不过 三百多斤。
这种农作物名叫“番薯”,因为品种不同,有红薯、白薯、紫薯等好 多俗称。原产自美洲,在所谓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西班牙殖民 美洲,并在世界很多国家进行殖民统治,菲律宾也是其中之一。
西班牙人将“番薯”带到本国及殖民地广泛种植。陈振龙决心要把这 个“高产新品种”带回国内,救济饥民。但“番薯”当时严禁外流, 如有贩运,要受重刑。陈振龙经过反复思考,冒着巨大风险,把一根 儿番薯藤缠进了拴船的锚绳中,最终躲过了西班牙人的盘查,带到国 内。
在番薯进口之前,历朝历代中国人口官方数字从未超过8000万。然 而,在陈振龙引进番薯之后,不到两百年间,人口突破3亿,将近占 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学者甚至戏称清朝的“康乾盛世”为“番 薯盛世”,可见番薯的影响何等巨大。
如今培育的番薯最新品种,亩产能到达近万斤。这么高产,袁隆平还 辛辛苦苦研究杂交水稻做什么,目的不都是为了让人民吃饱肚子么, 干脆全民种番薯得了。番薯对于水稻、小麦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 不易保存,极易腐烂,运输本钱高。加工成淀粉的工艺又相对复杂, 出粉率只有25%左右,就算蒸熟晒干儿,也必须在湿度极低、通风良 好的环境中才能存放较长时间,无法作为储藏粮使用,这也是番薯不 能成为主粮的重要原因。
虽然如此,陈振龙也并非科研工作者,但他将“番薯”带回祖国的功 绩,堪称明朝的袁隆平,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名字」一一陈振龙,他是 陈姓宗族的骄傲。
本期《不一样的百家姓故事》就讲到这里,我是冯志亮下期再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