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93 -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一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1 简述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是检测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也是评价生产企业的药用原料、辅料、设备、器具、工艺流程、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这是活菌计数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方法。以琼脂平板上的细菌、霉菌或酵母菌形成一个独立可见的菌落为计数依据。该测定结果只反映在规定条件下所生长的细菌(嗜中温、需氧和兼性厌氧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数。不包括对营养、氧气、温度、pH和其他因素有特殊要求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一个细菌、霉菌或酵母菌的菌落均可由一个或多个菌细胞生长繁殖而成。因此供试品中所测的菌落数,实际为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unity cfu),不应理解为细菌、霉菌、酵母菌的个数。
在进行本法测定时,必须严格按本法所规定的条件操作,以
免产生实验误差。
2 设备、仪器及用具
2.1设备
2.1.1 无菌室
2.1.1.1 结构和要求 无菌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面积不超过10m2,高度不超过2.4m)由缓冲间(2个)、操作间组成。
操作间与缓冲间之间应有样品传递箱,出入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无菌室内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墙与地面及墙壁,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
无菌室内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光照应分布均匀,光照度不低于300勒克斯。缓冲间和操作间均应设置紫外线杀菌灯(2~2.5w/m3),并应定期检查辐射强度,在操作面上不得低于40uw.cm-2。不符合要求的紫外杀菌灯应及时更换。
温度、湿度 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直接影响紫外杀菌灯杀菌效果故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45~65%。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应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效果的紫外灯,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 Pa,洁净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
差应大于10Pa。
2.1.1.2 操作间 操作室应安装空气除菌过滤的单相流空气装置,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净化度为100级,并准备药物天平、乙醇灯、火柴、75%乙醇棉、碘伏棉等。
2.1.1.3 缓冲间 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毛巾、无菌衣、帽、口罩、拖鞋等。缓冲间内不应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务。
2.1.1.4 洁净级别及检查方法 通常采用尘粒数及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测定法(参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定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结晶级别
尘粒数/ m3
浮游菌(个)/m3
沉降菌(个)/(∮
90mm.0.5h)
微粒直径
≥0.5μm
微粒直径
≥5μm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3,500
≤350,000
≤3,500,000
≤0
≤2000
≤20,000
≤5
≤100
≤500
≤1
≤3
≤10
沉降菌数测定(II法)
无菌室操作台消毒擦拭处理后,先启动层流净化装置30min,将备妥的营养琼脂平板3个(经30~35℃预培养48h,证明无菌落生长)以无菌方式(或经传递箱)移入操作间,置净化台左、
中、右各1个,开盖,暴露30min后将盖盖上。在30~35℃培养箱内倒置培养48h,取出检查。3个平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不超过1个。
有条件的单位,同时应检查无菌操作间和净化工作台上的浮游菌和尘粒数,分别应达到10000级和100级。如菌落数或尘粒数超标,应清洗净过滤系统中的过滤器,必要时予以更换处理。
2.1.1.5 消毒处理 在每次操作前、后,用0.1%苯扎溴铵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然后启动层流净化装置,同时用紫外杀菌灯照射30min。
2.1.2 阳性菌试验应另设单独的净化工作台,不得在供试品检验用的无菌室内或净化工作台上操作。
2.1.3 无菌室与洗刷、灭菌消毒、培养、结果观察及办公间等配套设施应相对集中,布局合理,避免污染,便于管理。
2.2 仪器
2.2.1 恒温培养箱(30~35℃)、生化培养箱(20~25℃)微波炉、匀浆仪(3000~8000r/min)或康氏震荡器、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离心机、离心管、0.45μm滤膜及滤膜过滤器、蒸汽灭菌器(使用时要进行生物指示剂灭菌效果检查并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定。
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天平(感量0.1g),PH系列比色计。
2.2.2 玻璃器皿 锥形瓶(250~3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