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形意拳十二形
第一节 龙形
一、龙形说明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传说龙身很长,能直能屈,能伸能缩,能大能小,有的还
善于变化。头上有一对似鹿角之物称龙角,虎目猪吻称龙目龙口,鼻翼两侧有曲直的长须称
龙须,身上有鳞称龙鳞,龙有四脚,似鹰爪似虎掌,刚劲有力,舞动吓人称龙爪,龙有尾,
能摆动称龙尾。传说龙是司雨之神,所以古时候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龙王庙,于是就有大大
小小,形形色色的龙王或龙神。它们享受着人间的香火供奉。人们乞求龙王爷普降甘霖,造
福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正月十五耍龙灯,五月初五端午节时要赛龙舟,来赞
颂龙的神奇和伟大。
在封建社会中,龙更是权利的象征。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所以要戴龙帽, 穿龙袍,坐龙
椅,睡龙床。大殿内的屋顶上要雕着龙,柱子上要盘着龙,横梁上要画着龙,殿外的屋脊上
要坐着龙,台阶、桥栏、水缸、轿子等等无处不见龙。北京 北海公园内有一座九龙壁,壁
上雕刻着9 条不同颜色姿态各异的龙。它们张牙舞爪、昂首摆尾、腾云驾雾,双龙戏珠,真
是活灵活现、形态动人,叹为观止,令人无限遐想与神驰。这座九龙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结晶,是我国人民的无价瑰 宝。
总之,龙的传说太多了,传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一传就是几千年,直到现在,它仍
然深刻在我们的心灵中。我们赞佩龙,我们喜欢龙,我们歌颂龙。所以形意拳老前辈在创编
十二形时以龙为首,第一形就是龙形。
其实龙是不存在的,龙形是凭借着人民印象中的龙的样子和动作创编的。龙能张牙舞爪,于
是龙形中就编有游龙探爪,练时要刚劲有力;龙能盘绕屈伸,于是龙形中就编有金龙盘
柱,练时身体要柔韧,双手要屈伸自如;龙能兴云布雨,于是龙形中就编有二龙出水,
练功时要双拳从颏下穿出,仿佛龙在吐水; 龙能摆尾,于是龙形中就编有乌龙摆尾,练时
要刚柔相济,抖出爆炸力;龙能升天能人海,于是龙形中就有贽龙升天和懒龙卧道,练
习蛰龙升天 时要双足蹬力,全身节节贯通,抬头仰视,腾身而起,蹿得越高越好,练习
懒龙卧道时要双膝交叉,俯身而伏,11/1得越低越好,要练出龙的搜骨之能。总之,练
习龙形,一定要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力起于足、劲源于腰,在纵落起伏中周身关节节节贯
通,刚柔相济中六合归一、形神一气。动作要矫健,腰身要柔靱, 起落要迅捷,伸缩要自
如,这才是龙有搜骨之能。
二、龙形基本套路
(一)动作名称
1.起势 2.懒龙卧道 3.蛰龙升天 4.苍龙人海
5.拗步崩拳 6.懒龙卧道 7.贽龙升天 8.苍龙入海
9.拗步崩拳 10.懒龙卧道 11.收势
(二)动作说明
1.起势
立正开始,握拳蹲身,双拳按于腹部。随之,右拳拳心向上向面前钻出。上左步,左拳变掌,
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向胸前劈出,二目前视,成三体式。(图5-1)
.
.
要点: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准备练习懒龙卧道。
2.懒龙卧道
(1)双臂外旋,拳心向上,右拳前左拳后,向面前穿出,高与眉齐。同时右腿提膝,足心朝
前,向右掌之下踹出,二目前视。(图5-2)
(2)随之,右足落地,两腿交叉屈膝下坐成歇步。同时,双臂内旋,当拧成双掌掌心向外时,
分别向身体前后按出。右掌要高,左掌要低,尽力向前俯身,目视左掌前方。(图5-3)
要点:起腿要高,尽力手脚贴在一起踹出,俯身要低,左掌掌指按在地面,仿佛獭龙卧于大
道当中,任何人休想过去,十分霸道。
3.蛰龙升天
(1)两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一齐收回脐前。随之,左拳在前,右拳在后,拳心向内,经
胸前一齐向上钻出。同时,双足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跃起,昂首上视。(图5-4)
(2)随之,两腿在空中交叉换足,身体下落,当双足成歇步落地时,双拳变掌,右掌掌心向
下向身前地面劈下,左掌自然落于身后。气沉丹田,二目注视右掌。(图5-5)
(3)接上势,两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一齐收回脐部。随之,右拳在前,左拳在后,拳心
向内,经胸前一齐向上钻出。同时双足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跃起,昂首上视。(图5-6)
.
.
(4)随之,两腿在空中交叉换足,身体下落,当双足成歇步落地时,双拳变掌,左掌掌心向
下向身前地面劈落,右掌自然落于身后,气沉丹田,二目注视左 掌。(图5-7)
(5)接上势,两掌变拳,小臂拧裹外旋,一齐收回脐部。随之,左拳在前,右拳在后,拳心
向内,经胸前一齐向上钻出。同时,双足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跃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