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政机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理课件 评价宋代地方行政体制 派京官到州县执行中央政令,其职衔为知府、知州、知县等。 在各府州置通判(称监州),一切政令须经通判副署。 各级官吏层层牵制,事事听命于朝廷,地方无主动性可言,机构臃肿,冗官充塞,行政费用猛增。 4、辽、金的特殊地方行政组织 头下军州制 契丹贵族以俘掠的人户和私有部曲,在契丹本土建立的州县城堡,是军政合一的地方组织,十世纪末收归中央。 猛安谋克制度 女真族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达发展之,成为兵民合一的组织。? 四、元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 1、元代地方多级制 行省制 元朝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把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大区,由中书省的派出代表机构“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省)主管各大区的军政大事。是元朝有效控制地方的一项开创性的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极大。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第三章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 学习提示 重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 难点: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的规律性。 2、对现代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借鉴意义。 思考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 中国现行地方行政区划 “4+1”的管理模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地区、自治州、地级市; 县、自治州、县级市、区; 乡镇; 村民自治委员会 对我国现行地方行政体制的思考 “第四次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思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 。 一、先秦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 分封制 郡县制 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朝廷任免,不世袭。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州郡县三级制 秦朝 西汉 东汉 1、郡县的行政长官 2、郡国并行制 对西汉“郡国并行制”的评价 肯定态度 冷鹏飞认为:把政治和经济的大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王国,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能抹煞的。 否定态度 杨宽认为:汉初大封同姓王并给予较大的权力,破坏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从而造成了分裂和内乱。 冯辉认为,分封诸子为王,这是一种倒退。 3、州的兴起 源于汉武帝所建州部刺史监察制度。武帝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州部,各设刺史一人,“掌奉诏六条察州”。 讨论 东汉末黄巾起义后 魏晋南北朝分州析郡 三、隋唐宋辽金时期? 州(郡)县二级制 道(路)州县三级制 1、隋地方体制的改革 2、唐代“道”的出现 贞观十年按山川形势划分十道,十道无固定长官和治所,只是监察区域不是地方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形成道(方镇)、州、县三?级政区。 安史之乱后:形成道(方镇)、州、县三?级政区 3、宋代“路”的出现 * * * * 整理课件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