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一.pptVIP

齐鲁医学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一.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胡麻斑病 二、病原 无性态为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Breda de Haan)Shoean. et Jain,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真菌。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miyabeanus(Ito et Kurib.) Drechsl.,属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自然条件下不产生。 水稻胡麻斑病 水稻胡麻斑病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稻种或病稻草上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稻草组织内越冬。干燥条件下病组织和稻种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2~3年,潜伏于组织内的菌丝体可存活3~4年,病谷和病稻草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播种病种后,潜伏的菌丝可直接侵染幼苗。稻草上越冬菌丝体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秧田或本田初次侵染。病菌传到寄主表面后,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1h即可萌发产生芽管,其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伸出侵入丝,从表皮细胞直接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潜育期长短与温度有关,25~30℃时仅需24h左右即可产生病斑,随即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水稻胡麻斑病 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与土质、肥水管理和品种抗性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指示土壤肥力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小。 一般土层浅、土壤贫瘠、保水保肥力差的砂质田和通透性不良呈酸性的泥炭土、腐殖质土等易发病。 另外,缺氮、缺钾及缺硅、镁、锰等元素的田块易发病。秧苗缺水受旱,生长不良,发生青枯病或因硫代氰中毒而引起黑根的稻田易发病。 四、诊断及防治要点: 水稻胡麻斑病叶较易诊断,很少发生误诊,民间有些植物医生会误认为为水稻稻瘟病。 1.以农业防治为主,特别是要加强深耕改土和肥水管理, 2. 药剂防治 重点应放在抽穗至乳熟阶段,保护剑叶、穗颈和谷粒不受侵染。该病化学防治往往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时予以兼治。 水稻胡麻斑病 1、症状: A:苗期,病株多表现为纤弱、叶鞘拉长,比健株高约30%,色淡,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 B:本田期:本田期有3中类型。①、徒长型:叶鞘拉长、比健株高约30%,分蘖少甚至不分蘖,叶片狭窄,并自下而上枯黄。中后期出现倒生根,后期变软枯死。②、普通型:株高与健株相当相当、叶色相近,有些发病快,2-3天出现倒生根,并很快枯死。有些持续时间长,除倒生根外,病株外表看不出其他症状,至20天或更久才见枯黄。③、早穗型:比健株早3-7天抽穗,穗头较高、小,6-10天成白穗,未成白穗的籽粒也不饱满。 其他真菌性病害 一、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 苗期感染 水稻恶苗病 徒长型 五、诊断及病害控制: 水稻稻瘟病很少发生误诊现象,一般民间植物医生会将和稻瘟病类似的症状诊断为稻瘟病。 策略:以选用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消灭菌源为前提,提高栽培技术,增强水稻抗性为关键,及时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措施。 1、消灭越冬菌源 2、栽培防治:合理施肥灌水 3、抗病育种 4、药剂防治 水稻稻瘟病 4、药剂防治: ⑴、抗侵入剂包括黑色素合成抑制剂和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⑵、部分三唑类、米唑类、苯并米唑类、无机硫类 ⑶、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⑷、部分抗生素类:春雷霉素(影响蛋白质生物合成) 水稻稻瘟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俗称“云纹病”,“花脚杆”。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区,以高产稻区危害最为突出。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下降,粒重减轻,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1、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最盛 。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2、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扩大后形成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发病叶鞘因组织坏死,引致叶片枯黄。叶片病斑和叶鞘相似。 3、叶鞘、叶片上典型症状为云纹状大斑。常造成倒伏或整丛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灰白色菌丝和白色至暗褐色菌核。 一、症状 水稻纹枯病 叶鞘部位开始发病,水渍状,暗绿色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 ○ ○ ○ ○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1.分类地位 无性世代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立枯丝核菌AG-1), 无性菌类丝核菌属。 有性世代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瓜亡革菌),担子菌门亡革菌属。 二、病原物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有性态 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生一个担孢子; 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1、生理特性:温度:菌丝生长:10~38℃,适温28℃~32℃ 菌丝侵入:23~35℃,适温28℃~32℃ 菌核形成:12-1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