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虚词用法汇编-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docVIP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用法汇编-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页 共6页 1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用法汇编 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教学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的重要使命,其中虚词是高中语文文言教学的难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虚词用法汇编,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也字用法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第2页 共6页 1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表示舒缓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三)固定句式【……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②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四)复音虚词【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第3页 共6页 1 例: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则字用法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于是”,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译文:项王说:“真是勇士!赏给他一杯酒。”(旁边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前一分句,译为“假使”“如果”;用在后一分句,译为“那么”“就”“要是……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害,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译文:(假如)我从前不作这种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第4页 共6页 1 译文:木材经墨线划线(锯出来)就直,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译文:道路平坦并且近的地方,游人就多;道路艰险并且远的地方,到的人就少。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却”“反而”。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译文:对于他们自己呢,却以跟老师学习为耻辱。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译文:手刚刚松开,它却又猛然跳起逃走。 ③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译文: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4.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使人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②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译文:小的可以得到邑镇,大的可以得到城市。 (二)副词。 第5页 共6页 1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文档评论(0)

软件定制,课程辅导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计算机三级持证人

专注于工具类软件定制,解放双手,提高工作效率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09日上传了计算机三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