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教 公开课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一):导入部分: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社会彩陶艺术,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从而进入 所谓的文明时代。 就我们中华民族而言,历经炎帝、黄帝、尧、舜、禹之治使得社会的文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黄帝(约前2697-2599)首先统一了整个中华民族,后由禹约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从此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夏朝历经17帝后,被商汤所灭。公元前1500年商朝建立起强大的王国,并且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工艺。 (二):新授: 一:殷商时期青铜艺术: 1:青铜艺术简介:青铜工艺是殷商时期在美术方面最为显著的代表,发展出多种繁杂华丽的器型和纹饰。青铜器原本可以和原始社会的陶器一样,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器皿,但当社会分化出严格的等级以后,它就不再是普通人所拥有的了。特别是具有权力和礼仪象征的青铜鼎,不仅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而且也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器。青铜艺术的发展始于夏、盛于商、转变于周至春秋战国早期、更新于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叶,衰于秦汉,前后历经了千余年。青铜艺术的产生,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欣赏: 司母戊方鼎: 司母戊方鼎于1939年3月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高133CM,横长110CM,宽78CM,重约875公斤,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礼器。腹内壁上有“司母戊”三字铭文。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全鼎所饰兽面与牛首共24个,另有8个立身的夔(KUI)纹。耸立的两耳外侧面各装饰着双虎唑人的形象,两虎人立,大张其口,共衔一个人头,更添神秘、威骇的气氛。 大盂鼎: 大盂鼎采用了大型圆腹鼎的形式,庄重而和谐,它的内部还镌刻长段的叙事性铭文,文字严谨、规整又不失韵律,书法精妙。遒劲健美。完整地记录了周康王册封贵族盂并劝他勤勉于政的史实。像这样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后世称为“金文”,不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中国书法艺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装饰纹样趋于简朴奔放,显得平易近人 小知识: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大致为:彩陶文字、甲骨文、金文、篆、隶、行、楷。 莲鹤方壶: 该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器身上下遍饰各种附加纹饰,造成瑰丽富华的装饰效果,反映了青铜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变化。壶盖上部为两重骈列的莲瓣装饰,向四周翻仰,烘托出一只展翅欲飞的鹤。鹤的形象生动真实,为早期青铜艺术中所鲜见,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之象征。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期,这一时期青铜艺术的特点可概括为:轻灵精巧、生动活泼、丰富多姿。 小结: 通过对三个不同时期青铜器的欣赏,我们可以了现青铜艺术发展的变化轨迹:由凝重走向轻灵、由繁复走向简朴、由怪诞走向平易、由神魔世界走向世俗世界。 二:秦汉时期艺术发展概况: 1: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造型艺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勃勃进取精神,表现了广阔无限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以深沉雄大的气魄彪炳了中国美术史。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雕塑与绘画两大方面。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艺术也体现出围绕帝王而创作的特点;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从此成为重要的道德和政治基础,它对美术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统治者通常会借助美术作品来宣扬忠、勇、孝、节、义等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 2:欣赏: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霍去病墓石刻 C:马王堆一号墓帛画 A:秦始皇陵兵马俑简介: 1974年春天发现于陕西临潼,出土了大量兵马俑和秦代兵器。经过5年发掘清理,国家于1979年在一号坑原址上建成了一座宽70米、长230米、高22米,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出土陶俑、陶马6000多件。坑中以战车与兵卒相间,以步兵为主,排成向东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有三列面向东的武士俑270件,似为军阵前锋。随后以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和西端各有一列向东、西、北的武士,似为侧翼卫队。陶俑群塑造了不同等级、兵种的秦代将士形象,包括指挥官、步兵、骑兵、车兵、弓弩手等。且形体高大魁梧,平均身高约1.95米以上。人物服装、姿态、面容各因其兵种、年龄性格不同而有所区别。人们可以从陶俑上分辨出浓眉大眼、阔口宽腮、纯朴憨厚的关中人;薄唇尖颜、机敏伶俐的巴蜀人,以及圈腮大胡、圆口薄唇、强壮膘悍的西北少数民族。所有陶俑表情各异,或果敢坚毅,或睿智聪慧

文档评论(0)

haolaosh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