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3.短文两篇 习题课件.pptVIP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3.短文两篇 习题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积累与运用·练基础 . 阅读与鉴赏·练能力 . 实践与写作·练素养 . . . 九年级语文?下(R版) * . ? ? ? ? ?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zǎo) 狡黠(xié) 傅彩(fù) B.诘难(jié) 咀嚼(jiáo)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chì) 阐证(chǎn) 幽居(yōu) D.轻鄙(bǐ) 粗糙(cāo) 吹毛求疵(cī) ? 点拨 A项“黠”应读xiá;B项“咀嚼”的“嚼”应读jué,“味同嚼蜡”的“嚼”应读jiáo;C项“滞”应读zhì。 ? ? ? ? ? ? D D *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高谈阔论 纵观统酬 孜孜不倦 寻章摘句 文彩藻饰 炼达之士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豁然惯通 因小失大 开卷有益 错别字 改 正 酬 筹 彩 采 练 炼 贯 惯 * .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读书不能只寻章摘句,而要深刻思考,分析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B.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量越来越好。 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锺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B ? ? ? ? ? ? ? ? ? ? ? ? ? ? ? ? * . 点拨 “吹毛求疵”指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 . 4.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 A.比喻  排比  比喻  引用 B.比拟  反复  夸张  比喻 C.对比  排比  比喻  拟人 D.比喻  反复  夸张  引用 * . 5.仿照画横线的句子补写句子,使之与画线句构成排比。 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  点拨 仿句应符合“可以使……变得……”这一句式,内容是读书产生的正面作用。 * . 6.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谈读书》一文是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这一顺序写作的。 B.《谈读书》在运用论证方法时,没有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C.《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D * . 点拨 A.《谈读书》是按照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这一顺序写作的。B.《谈读书》一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C.《谈读书》不是驳论文,是立论文。 * . 一、浅层阅读 (一)阅读《谈读书》,回答问题。 7.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读书的。 作者是从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三个方面谈读书的。 8.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 书上所言”? 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 * . 9.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使句式整齐,造成一种气势,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 . (二)阅读《不求甚解》,回答问题。 10.“不求甚解”一词,现在多用作什么意思?在本文中体现着 作者怎样的读书理念? 现多指不深入领会,只停留于一知半解。作者认为读书一要虚心,承认自己不懂的地方还有很多;二要活读,要领会要意,不过分在字词上花工夫。 * . 11.文章第⑥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 * . 12.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 示例一: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示例二:不赞同。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求甚解”实际上就是精读,强调的是读懂读透,这也是读书的一种方法。 * . 示例三:两种读书

文档评论(0)

139****7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