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法律或法学”中“民法”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10059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2 一、与精神损害有关的若干概念性问题 3 二、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问题 4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 4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范围。 7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及数额问题 8 文2:我国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10 一、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及定性 11 二、我国《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赔偿的缺陷 12 (1)赔偿范围过于狭窄 12 (2)确定损害赔偿金额的原则模糊 12 (3)确定损害赔偿金额的情形模糊 13 参考文摘引言: 13 原创性声明(模板) 14 文章致谢(模板) 15 正文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文1: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早在罗马法早期,《十二铜表法》第8表“私犯”中的第1条,就明文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歌词的,处死刑。”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规定:“侵害行为的构成不仅可由于用去那头或棍棒殴打,而且由于当众污蔑,如诬赖他人是债务人而占有他人财产,而行为人明知他人对他不负任何债务;或写作出版诽谤性的诗歌、书记,进行侮辱,或而已策动其事;或尾随良家妇女、少年或少女,或周手破坏他人的贞操。总之,很显然,侵害行为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关于一切侵害,被害人可提出刑事诉讼,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在民事诉讼中,应根据以上所述估计一个数额,对行为人处以罚金。”由此可见,早在那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便已萌芽,及至近代,这项制度作为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熟并以法典的形式固定下来,如《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等。 在我国历史上,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首先出现在《大清民律草案》和《民国民律草案》之中,及至正式通过民国民法,才建立了完备的制度。该法首先在总则编规定了18条:“人格权受侵害时,得请求法院除区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是,得请求防止之。前项情形,以法律特别规定者为限,得请求损害赔偿和慰抚金。”然后,第194条规定:“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虽非财产上之损害,亦得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第195条规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体、健康、名誉或自由者,被害人虽非财产上之损害,亦得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上述法律规定,完整的体现了现代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内容,即包括名誉权、自由权等侵害的精神利益的损害赔偿制度,也包括侵害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的慰抚金制度。然而,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法律对于这项制度的规定几乎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随着《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继出台,在现实诉讼中,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日益增多。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对什么是精神损害、那些民事权益受到其那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谁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应当如何确定等等问题,长期理解不一制,使用法律不统一,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对当事人利益的司法保护不够统一和均衡。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于去年制定并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仍然有些问题语焉不详,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拟着重探讨有关精神损害的若干基本问题,以求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与精神损害有关的若干概念性问题 按照大陆法系国家传统的民法理论,因侵权致人损害,其损害后果可以区分为两形态:即“财产上损害”和“非财产上损害”。“财产上损害”是指一切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缩手损失,包括现有实际财产的减少和可得利益的丧失。其基本特征是损害具有财产上的价值,可以用金钱加以计算。“非财产上损害”相对与财产上损害而言,是指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或者不具有财产上价值的损害,其损害本身不能用金钱加以计算。在此意义上,凡属“财产损害”以外的其他一切形态的损害,包括生理、心理以及超出胜利、心理范围的抽象精神利益损害,都是“非财产上损害”,不以民事主体是否具有生物形态的存在和精神感受力为前提。从这一意义上理解,“非财产上损害”的表现形态有两个方面:⑴以生理、心理的可感受性为前提和基础的具体形态的精神损害,包括积极意义上的精神损害即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也包括消极意义上的精神损害即自然人的知觉丧失与心神丧失,如因身体遭受侵害成为植物人、脑瘫病人,因侵权行为使精神遭受刺激,成为完全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