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隐私权的法律分析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法律或法学”中“婚姻法”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17556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2
文1:我国隐私权的法律分析 2
一、隐私权概念的产生 2
二、隐私权的概念 3
三、隐私权的法律特征 6
四、隐私权的内容 6
3、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窥视或者骚扰。 8
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窥视、调查或公开。 8
8、公民的档案材料,不得非法公开或扩大知晓范围。 8
五、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8
六、隐私权与其他人格权的关系 11
1、客体不同 11
2、侵害的方式不同 11
3、两者的权利主体范围不同 11
1、贞操的性质 11
2、贞操权与隐私权区别 12
3、侵犯贞操权的后果 12
1、知情权的性质 13
2、隐私权与知情权存在的冲突 14
3、国家官员的隐私 14
1、公开权的性质 15
2、公开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5
3、隐私权与公开权的联系与区别 16
1、采访权的性质 17
2、采访权不得干涉隐私权 17
3、承担新闻侵权的责任 18
文2: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8
一、隐私权的概念 19
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 20
(一)国际立法保护 20
(二)外国的保护现状 20
三、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缺陷 21
(一)隐私权立法保护现状 21
(二)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缺陷 22
四、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24
参考文摘引言: 27
原创性声明(模板) 27
文章致谢(模板) 28
正文
我国隐私权的法律分析
文1:我国隐私权的法律分析
一、隐私权概念的产生
隐私权概念产生于189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路易斯D。布兰迪斯和塞缪尔D。沃伦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被称为具有开拓性的题为《隐私权》的论文。该文的面世标志着隐私权理论的诞生,它成为被后世最广泛、最经常引用的经典作品之一。该文在分析了当时的隐私权现状后指出:时至今日,生命的权利已经变得意味着享受生活的权利——即不受干涉的权利……新的科学发明和行事方法使人们意识到对人的保护的必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决定他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在多大程度上与他人分享。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被赋予决定自己所有的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隐私权。
为确保人们隐私权状况的改善,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就在第12条明文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其第17条中作了几乎相同的规定,只是在干涉的前面加上了非法字样,即不得加以任意或非法的干涉,从而使其含义更加确切。
我国宪法虽然没有出现隐私权的字样,但从宪法的有关条文看,也是承认隐私权的。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对隐私权问题作了零星的规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视为侵害名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传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均规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他人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二、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㈠隐私权的主体
隐私权的主体应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隐私权的宗旨是保持人的心情舒畅、维护人格尊严,而且,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是存在于权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权利,亦即以权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为标的之权利。人格权最明显特征在于其非财产性,企业法人的秘密则是与企业法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是企业的一种财产。同时,隐私权受到侵犯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平与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基础医学范文).doc
- 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联合检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基础医学范文).doc
- 东莞地区老年人高脂血症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性探讨(基础医学范文).doc
- 骨伤方联合手法整复治疗桡尺骨双骨折37例(基础医学范文).doc
-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探讨(基础医学范文).doc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症状(基础医学范文).doc
-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基础医学范文).doc
- 普外科术后引起胃肠减压不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基础医学范文).doc
- 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观察(基础医学范文).doc
- 消极刺激相似性对幼儿未来事件认知的影响(基础医学范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