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工智能对比.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中美对比,一直都是一个热点话题。 一方面,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一个重要的技术革命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很多人又会把它同中美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联系起来。 不过,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之间的实力对比究竟是怎样的呢? 长江商学院的许成钢教授和武汉大学的崔晓晖教授,在3月20号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人工智能指数报告》。这份报告从学术论文、产业公司等层面,给出了一个详尽的回答。 先来看下学术论文这个指标。从总量来看,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从2006年开始快速增长。到今天,论文数量已经在快速接近美国。不过,在论文的引用率方面,两国的差距仍然很明显。 如果一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超过1000次,那么这篇论文就是一个千级论文。按千级论文来衡量,中国学者在2004年、2005年和2007年各发表了一篇千级论文,同一时期美国学者发表了12篇。 如果一篇论文发表之后从没有被引用过,那么这篇论文是零级论文。中国学者的零级论文数量,从2007年之后,大幅超越了美国。 你可能以为零级论文就是质量不好。但是报告说,其实并不能说这些论文质量就不高。因为报告统计的所有论文,都是在同行评议的专业期刊发表的,都有学术标准作为保证。 许成钢教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零级论文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应用性的。论文主题本身应用范围狭窄,因此没有被引用。不过,被引用次数很多的论文,往往在普遍方法论层面有开创性。从这个现象也可以看出,在基础方法论方面,美国仍然领先中国。 另一个原因是激励方面,“中国的科研体制是计算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上发了多少篇文章,为了职称评定,学者被迫拼命发文章,却不注重文章的影响力和价值贡献。” 再来看下产业和公司层面。在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方面,中国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美国则正好相反。 报告说,中国活跃的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在2012年之前多于美国。但是在2012年之后,美国反超了中国。而且,在美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增长的同时,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数量反而在下降。 尤其是2016年之后,美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快速增长,到2018年时超过了600家。中国公司的数量在2016年达到了高峰,超过400家,但是到2018年,下降到了不到200家。 报告说:“人工智能产业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短期很难获得收益。中美两国活跃的创业公司的数量对比,似乎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产业的投入后劲不足。” 报告的另外两个衡量维度是开源AI软件包和AI人才。 在人工智能从业者使用的开源软件包方面,绝大多数中国从业者使用的软件包,都是美国机构开发的。 总体上,中美两国人工智能研究者关注开源AI软件包中,由美国机构开发的数量是中国机构开发的20多倍。 报告说,这表明了中国研究者在基本算法方面,对美国开源软件包的依赖。 许成钢教授还进一步说,在人工智能的基本算法、芯片和传感器等方面,中国不仅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英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 在人才方面,报告引用了领英人才数据库的数据。中国AI人才总数为5万人,美国则为83万人。 同时,美国AI人才在经验方面也更胜一筹。只有不到39%的中国AI人才在AI领域工作10年以上,美国则为71%。 以上就是长江商学院和武汉大学的研究团队,从多个维度对中美人工智能产业实力的比较。 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有不错的投入和实力。但其实在基础方法论论文、产业投资的后劲、基本算法等技术,以及人才储备上,中国同美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文档评论(0)

susan&rober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