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docx

《雨霖铃》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愿我们的教育,善待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人生。 雨 霖 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柳永,并通过朗诵感受词中离愁别绪;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炼字、意象,分析词中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表达技巧,培养对诗词的热爱及文学趣味。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炼字、意象,分析词中的意境; 2、分析表达技巧,培养对诗词的热爱及文学趣味。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启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课本、导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清朝末年,有一位著名学者,名叫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三句话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四句是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毋庸置疑,还有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哪位同学知道这句出自哪位词人的笔下?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我们都知道,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我们以前也接触过《望海潮》,柳永曾带我们领略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富庶繁华。今天,让我们继续随着北宋词人柳永去感受他那凄美的离愁。一起来学习他的千古佳作《雨霖铃》。 “词”给我们的第一感官无外乎词牌名和题目。 “雨霖铃”属于词牌名。一般词的题目由两部分组成,即词牌名和词题,当然也有单有词牌名作题目的,如虞美人、声声慢等。而《雨霖铃》,可以说是柳永婉约风格的集中体现。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贵妃。后唐玄宗入蜀,霖雨连日,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后来,人们使用这支曲子来表达离愁别恨,“雨霖铃”也就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二、明确学习目标: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老师希望大家学习这首词,不仅了解柳永,并通过朗诵感受词中离愁别绪。重要的是解决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通过炼字、意象,分析词中的意境,分析表达技巧,培养对诗词的热爱及文学趣味。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并通过朗诵感受词中离愁别绪; 2、通过炼字、意象,分析词中的意境; 3、分析表达技巧,培养对诗词的热爱及文学趣味。 三、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柳永生于公元987年,卒于公元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为他曾经做过屯田令,所以人称柳屯田。他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流传很广,他的词集有《乐章集》。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歌赋,知人论世是一种非常难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以前所学习的《望海潮》以及预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人称柳七,又称柳屯田。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柳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首词是描写了作者离开汴京时和他心爱的歌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四、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古人曾说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我们倾情诵读,整体感知。生字词应该在预习时就注好拼音了。 1、自由读(正确注音)(30秒): “竟无语凝噎”中的“凝噎”的正确读音是: níngyē。(结合注释,理解诗词) 2、抽读(要求充满感情的诵读) 这首次意境确实伤感而凄清,而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诗词的基础之上。来,谁来挑战一下:深情并茂的把这首词读一遍,尽量读出词中长亭古道的离愁别绪、悲凉伤感。(初步感知、比较好:字音准确,情感比较到位) 4、齐读(注意停顿、语气、感情的把握) 为了接下来,更好的深入文本,我们全班把词读一遍。注意:读时,除了感受词中的离愁别绪,同时思考一个问题,本文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把它概括出来。 你读后有何感受,认为情感基调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把它概括出来。 生:凄楚悲凉、低沉伤感、离愁别恨。 师:嗯,很好,确实,这首词是离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