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 导读课.docx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 导读课.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 导读课 目录: 一、 为什么要阅读整本书? 二、为什么要阅读整本书《乡土中国》 三、阅读方法指导 四、阅读计划 课前问题问卷 1. 你读过的整本书数量? 2. 你今年读过的整本书数量? 3. 这些书里,学术著作占比多少? 4. 你每天可以接受的课下阅读时长? 5. 你愿意立志阅读打卡吗? 一、 为什么要阅读整本书? 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 学生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 ——叶圣陶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朱永新 单篇阅读,时间短、碎片式、视野小;整本书阅读,时间长、完整式、视野大,能帮助我们迅速掌握真正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品质、思维品质。整本书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意义深远。 二、为什么要阅读整本书《乡土中国》 1.文化典故,激发兴趣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子犯对土块的看重,虽然有智慧解释的嫌疑。但从中个,我们可以看到土地对当时人的重要性。回溯中国的历史,农耕为主的文化,影响了中国人对土地的依赖;一家一户的自然经济,导致土地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有了土地,有了收成,人民才能生存下去,并世代繁衍。土地成为了古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古代的社会,一般为仕、农、工、商的分工。其中农民地位高,是人数最多的群体。但实际上,因为大多数土地被仕、商占有。农民拥有的土地很微薄,很多成为了租种他人的田地的佃户。新中国革命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是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个口号调动了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参加革命,为之献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处的土地,已经转化为一种抽象的情结,对故乡和故乡人的依恋。 传统中国人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深深地扎在中国人的心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整个心灵世界。乡土情结,即对家乡和故土所抱有的一种浓浓的深情,最大表现就是思归。 如《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 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以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般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 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都是诗人在外漂泊中,浓浓的乡土情结让诗人产生思乡之情。 2.走进作者费孝通:两个故事 费孝通( 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曾立志悬壶救世,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后来,明白中国人最痛苦的不是疾病,而是来自社会所造成的贫苦。要治病救人,就得先治理社会。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 1935年,他携夫人王同惠,到金秀瑶山进行瑶族社会考察。期间,夫人不幸遇难,自己也腰腿重伤。他不畏困难,又在1978、1981、1982、1988四次到金秀瑶山,为瑶族文化的研究,以及当地经济建设、自然生态环保等筹谋划策,贡献斐然。 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5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乡土中国》(1948年社会学经典之作)、《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推荐阅读:《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用纪录片式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展现了费孝通的传奇一生。全文以“民族复兴要从认识中国开始,要有世界眼光”为基调,以宏观历史时空为分界点,用18章的内容讲述了费孝通家学、留学、治学、建言的不同阶段,完整讲述费孝通先生的家族史、乡土情和书生志。 3.走近作品,影响和评价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经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后期,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