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 岩溶及其发育条件 岩溶的概念 喀斯特(Karst)国内又称岩溶,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一种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剥蚀为辅的特殊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总称。Karst 一名来源于南斯拉夫的一地名。 喀斯特作用(karst process)—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素岩等)以化学溶蚀为主,以流水冲蚀、潜蚀和机械崩塌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 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岩溶发育条件 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取决于其成分和结构。 岩石的成分:可溶性岩石有三类: = 1 \* GB3 ①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 = 2 \* GB3 ② 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硬石膏和芒硝等; = 3 \* GB3 ③卤素岩类岩石如岩盐和钾盐等。 分布最广的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水溶液中,将发生以下的溶蚀作用:CO2+H2 O→H2CO3水和CO2作用生成碳酸,碳酸与石灰岩发生反应生成重碳酸钙,重碳酸钙常呈Ca++和HCO3—离子形式溶解于水中而随水流失,其中也有一部分可以产生逆反应,重新沉淀形成碳酸钙。 如果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水的溶蚀力就越大。二氧化碳多来自于大气和土壤表层,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所以溶解流失的碳酸钙经常多于重新沉淀的碳酸钙。使石灰岩中产生许多空洞,促进了水流的冲刷和岩溶的发展。 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方解石的溶解度高于白云石,一般说,石灰岩比白云岩易于溶解。 岩石的结构:可溶性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度就愈大;隐晶质和细晶质的岩石溶解度较粗晶质高;不等粒结构比等粒结构的相对溶解度更大。这只是一般的规律,实际分析中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使水与可溶性岩石间有广泛接触的可能性,使岩溶不限于岩石表面,还能向深部发展。 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发育和孔隙度的高低,而且裂隙比孔隙更为重要。因此,在裂隙密集带上(通常是断层带)岩溶异常发育。可溶性岩石的孔隙度一般很小,但是在介壳灰岩、礁灰岩等岩石中孔隙度高,此外在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往往有许多小孔洞,其孔隙度也要高一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岩石的孔隙度高不等于透水性就好,透水性实际上取决于岩石的有效孔隙率,即那些相互连通的真正能透水的空隙占有率。 (3)水的溶蚀能力 水流中的游离性CO2, 一部分组成碳酸,在与CaCO3相互作用形成Ca(HCO3)2的过程中,又重新分解为CO2,实际上仅起到平衡作用;另一部分则可以溶蚀CaCO3,在碳酸盐岩中形成空洞的称为侵蚀性CO2。 水的溶蚀能力与侵蚀性CO2的含量呈正比。CO2含于空气之中,也生成于土壤上层强烈的生物化学作用。随深度的增加,侵蚀性CO2含量逐渐减少,地下水的溶蚀能力逐渐下降。 (4)水的流动性 影响地下水流动的因素: 如果水在静止状态下,溶解就会达到饱和,只有水不断循环流通,才能不断进行溶蚀。 地下水的流动性取决于降水量、水位差和透水条件。降水量和地下暗河上下游的水位差越大水流动就越快。所以在多雨湿润地区和新构造运动上升强烈的地区,溶蚀作用强。相反,干旱、降水少则弱。新构造运动相对稳定地区,地下水循环系统水位差不大,溶蚀弱。岩溶孔洞越多,地下水流通条件就好,促使岩溶作用更加强烈。 地下水的流动形式: 隙流:渗流于可溶性岩石的孔隙和小裂隙内,特点是水流细小,不集中,流动较缓慢。 管流:汇集在岩溶孔洞和较大裂隙中,水流大而集中,流动较迅速,并可有局部承压现象。 脉流:管道水流进一步发展,主要管道与较小管道相通,互相保持水力联系,便形成了树枝状的地下水流。 网流:脉状水流进一步发展,并互相连接,扩大了地下流域,增加了岩体内的管道密度,在较大范围内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 在山区由于地壳上升或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管道系统之间互不联通,造成孤立水 流。平原地区,地壳相对长期稳定或下降,可使溶蚀作用得到较均匀的发展,形成明显的地下流域,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在可溶性岩石的内部。岩溶发育不仅具有管道和周围岩体之间的不均匀性。还有从地表向地下深部的垂直发育的不均匀性,表现为岩溶孔洞的发育程度、延伸方向和形态等,都有显著的不同。 垂直循环带:地表到地下水高水位,地表形成溶洞、石芽、石林。地下形成落水洞、 漏斗。 水平循环带:地下水高、低水位之间,雨季形成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表形成溶蚀洼地、坡立谷、峰林。旱季形成落水洞。完全饱水带,低水位以下,溶洞→联接成暗河。 虹吸管式循环带:与水平循环带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界限,水交替运动缓慢,流量也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