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综合理解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综合理解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理解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 D (2)、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1 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错误,“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展现了李白《草书歌行》中“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勇士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基本能力。 2、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酒”代表着一种文化的厚重感,这首诗中出现的“酒”代表着诗人的思想情怀。第一个“酒”出现在“酒为旗鼓笔刀槊”,这是写的诗人作书前的具体状态,展现出诗人把书当作战场,寄托出内心的感慨,自己无法真正上战场,只有在这书卷笔墨之中展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的表达,酝酿了诗歌的情绪,为下面的具体抒怀蓄势;第二个“酒”出现在“须臾收卷复把酒”之中,是诗人完成作品后的。一种自然状态,展现出内心的感慨,写完作品,似乎是赢得一场战役一般,展现出内心的无限满足,突出自己的壮志豪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做于诗人任宣州团联副使时。②春秋时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1.本诗尾联用了春秋时范蠡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等阁远眺,由五湖的美景,联想到隐居于此的范蠡,表现出对范蠡的艳羡之情。 B.从范蠡的故事推断,如果杜牧能够建功立业,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 C.宣州美丽的江南景致并不能带走诗人内心的忧伤,只能徒劳地怀想着范蠡的逍遥。 D.诗人感叹自己和历史之间无可跨越的距离,隐含着宦海无涯前途渺茫无望的沮丧。 E.诗歌借范蠡的故事和六朝旧痕,抒写人世变易的感慨,为全诗渲染出浓重的沧桑感。 2.古人认为杜牧的律诗有豪迈之气,请结合首联,分析此特点。 答案:(1) DB (2)①今昔对比,昔日六朝的文物尽成今日“连空”的荒草,在对比中,营造出一种浓重的人世变易的沧桑感;②时空结合,“草连空”与“今古同”相对,将阔大的空间与悠长的时间融为一体,在无限的时空中体现了怀古的满腔豪情。 解析:(1)B.“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错误,杜牧慨叹的是没有范蠡的机遇;D.“无可跨越的距离”错误,诗中有“今古同”的字句。 这是一道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的豪迈之情,“草连空”“今古同”等诗句从今昔对比,突出一种极为荒凉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之中,诗人内心是苦楚的,突出一种沧桑之感;“草连空”与“今古同’展现出时空的旷远,突显出一种豪情。 译文: 六朝的丈物荒皮杂草从生,天高云淡千般景物古今同。苍山苹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丙,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众,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赏析: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 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