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问课堂”的学习引发的反思.docxVIP

由“生问课堂”的学习引发的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由“生问课堂”的学习引发的反思 暑假学习,有幸聆听到浙江顾志能老师关于“生问课堂”的讲座,这是我第一次相对系统地学习顾老师的“生问课堂”,令人印象深刻,引发思考。顾老师用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数学课堂教学中“生问”的薄弱,引起每位教师的思考,我们不禁自问:是我们的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不愿提问?还是学生“没有”问题?或是有了问题都不知道要提问?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现实中,我们做的怎么样呢?审视我们的课堂,长久以来,我们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足够重视,但对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就显得不太重视,或者说对于后两个能力平时是说的多,但思的少,更做的少,直接导致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弱、方法缺、意识薄。不太重视的原因是对其意义、价值认识不够,并未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视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学生主体地位并未真正凸显。我们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有距离,还需要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回归课堂、对标找差,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课中央,借助学生提问,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生问课堂体现学为中心,以问题引学、促学、成学,培养敢问、乐问、会问的学生,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哪里来?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复盘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和谐课堂,让学生敢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拥有问题意识的“种子”。但在我们身边的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存在无疑可问,或是有疑不问,或是根本没机会问,甚至有疑却不敢问的现象,总之,这颗问题意识的“种子”并没有在课堂上生根发芽。造成这些现象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教师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认为课堂上关于问题的设置、提出更多是教师的事,在备课时把关键问题、重点问题、衔接问题等提前备好,课上及时抛出就行,即便有学生提问的设置,也是蜻蜓点水式,不铺开不深入,如果学生问多了,问“扯”了,还有可能获得教师的“瞪眼礼”,久而久之,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逐渐弱化,少问、不问、直至不敢问。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平等、友好交流,努力营造出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消除学生对数学课、数学老师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打破教师提问题的“一言堂”,化解学生提问题时“看老师眼色行事”的尴尬,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数学课堂学习当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好的情境,让学生乐问。好的情境,是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的。创设出好的问题情境会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中,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学生新旧认知的冲突,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激发他们愿意提出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这样的情境一定是生动活泼有意思的、一定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一定是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乐问,是指愿意提问、主动质疑,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产生这样的内驱力,生长问题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提问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对于提出创造性、批判性的问题的学生,这是对事物的高阶认知,需要老师予以保护、鼓励和肯定。我们常讲情境创设,而很多时候情境的创设只是为了服务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并不够,学生主动提问的内驱力激发的并不够。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考虑情境创设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作用,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有疑可问,促使学生更乐于提问,更愿意去问,有“不吐不快”之感,进一步引领课堂学习,不断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数学探索勇气,逐步养成敢于质疑、提问的习惯。 方法指导,让学生会问。提问题是门“技术活”,学生敢问、乐问,却不一定能把问题提的好。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教学中,我们要在巩固学生已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其提问水平。比如,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再比如,教师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

文档评论(0)

tz141124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