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悲痛欲绝的一家 第三十页,共六十页。 情绪失控的人群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页。 我找到了我儿子的衣服!谁能给我找到儿子呀?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页。 天啊,这人咋说没就没了呢呀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页。 孩子他爸哦——你在哪里?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 事故原因探秘之一 投产试运行仅一个月时,就擅自拆除了所有釜内温度计(2010年4月)。 拆除温度计的原因是,投入釜内的硝酸铵料块大,在反应釜搅拌器的带动下,块状硝酸铵对温度及套管频繁撞击,导致温度计套管弯曲或指示温度不准。 拆除釜内温度计,造成了反应釜内失去了物料温度的即时监控,防止物料爆炸的发生失去了关键性的预警信号。 操作工在记录釜内反应温度时,不进行测定,只是根据以往经验填写。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 事故原因探秘之二 进行多项工艺改造,不经过任何安全论证 1、2010年冬季与2011年10月分别在一车间自行组织安装了两台切片机,对放料系统进行了改造。 改造没有书面审批文件、无改造方案和设计、论证方案,也未组织正式的工程验收,仅保留了设备合同和使用说明书。 2、擅自改变生产原料,原设计用硝酸铵和尿素为原料,实际生产过程中,将尿素改用双氰胺。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页。 事故原因探秘之二 其中增加导热油加热器,仅经过总经理与生产总监同意,设备部经理就组织人员开始施工。 而促进迈向事故发生的提高导热油油温这一致命的工艺改造,竟是由一个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超不过、对危险化学品生产控制指标一无所知的、一车间主任张召鹏个人擅自做出和实施的。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页。 事故原因探秘之三 在提高导热油温后,对屡次发生的事故、2.28事故先兆视而不见、麻木不仁: 1、2011.10.28日,停用近一年的1号釜在第一次复用完成反应后,因放料阀故障不能正常放料,在保温9小时后,发生喷料失火。 2、2011.11.23下午,7号釜导热油管保温层着火。 3、2012.2.16日,2号釜发生釜内着火事故。 4、2.28事故发生前,员工对1号反应釜放料阀伴热导热油软管连接处发生4-5次的泄漏--自燃着火—扑灭—再泄露—再自然着火—再扑灭,直至爆炸的循环中,不难看出倪端。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页。 事故原因探秘之四 经济利益驱动,从上到下视安全生产为儿戏;守法意识淡薄、素质低下。 1、自2010.2月试生产至2011.9月自我改造前,一车间安全生产总体平稳,8.9月份日产硝酸胍最高25吨。因2011年下半年销售形势较好,为了提高产量改造了加热系统、提高了油温(由215℃提高到255℃)、改变了生产原料,因此缩短了反应时间,使日产最高达到了50吨的水平,超出设计能力的60%。 换句话来说,从改造的2011.10月份起至2012年的2.28事故发生,克尔化工厂的管理层,只看到了产量的提高,效益的提升,而没有看到险肇事故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和灭顶之灾的步步逼近!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页。 事故原因探秘之四 2、企业负责人对危化生产的危险性认识严重不足,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车间错误的实行计件工资,从客观上促进了违反工艺指标,超能力生产的行为。 3、该车间从车间主任到重要岗位员工,全部来自周边农村,基本达不到初中文化水平。 企业对他们没有经过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就安排上岗。他们单纯追求挣钱,面对突发的异常情况,不知该如何处理。 4、安全负责人对一系列的违规行为、听之任之、放纵不管。 第四十页,共六十页。 事故原因探秘之四 说这些人漠视生命有点过分,但说这些人从上到下,特别是管理层视安全为儿戏则恰如其分。 就拿从2010年4月起,摘除了所有反应釜内的温度计来说,这绝不是那个工人可以敢做主的。将这样一个重要的安全装置拆除了,不仅爆炸的发生失去了一个重要监控手段,工艺温度也失去了监控。 每次安监局来检查,大家都临时装上一个,应付过去再摘掉。 企业的工艺技术、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谁也不对其提出纠正。 严重的违章、违法操作成了大家的共识。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页。 事故原因探秘之四 其实,只要上网查一查相关的基本常识我们就不难看出:将使用尿素与硝酸铵反应改为使用双氰胺与硝酸铵反应的工艺,属于是将相对比较安全的原料,更换为了非常危险的原料。(双氰胺遇硝酸铵…能发生强烈的反应,引起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氰化物和氮氧化物剧毒烟气) 另外,我们看一看有关资料就可以不难发现,生产硝酸胍使用导热油加热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 导热油的性质决定着,如果其泄露进入生产设备,遇氧化剂会剧烈燃烧,甚至产生爆炸。GB24747-2009《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有机热载体不得直接用于加热或冷却具有氧化作用的化学品。 克尔化工厂1号车间生产的硝酸胍这个产品就恰恰是强氧化剂。 第四十二页,共六十页。 *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