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二版)袁济喜;导言;概念;传统;特点;中国文学批评史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建构,是从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出版的《支那诗论史》(今译为《中国诗论史》)开始的。这一事实说明中国古典形态的文学批评有赖于西方现代学术文化的整合,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建构是中西文化综合的产物。;1927年,陈钟凡最早出版了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标志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现代学科的草创初辟。;特征;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文献工作非常重要,是学习与把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础。除了要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原始文献外,对文献资料本身的整理与归纳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弄清楚原始资料与文献基本含义的基础之上,才能对其理论意义加以正确认识与阐释。
;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文献功底,而且要注重对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文化的学习,同时对西方哲学等理论要有所掌握,自觉地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深化对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的认识及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精神与整个中华文化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对文化传统的承续精神。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与学习中国文学史一样,除了从知识层面加以把握之外,体验与对话是更为根本的把握方式。不仅要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更要体验与领悟其中的精神蕴涵,传承与光大这种人文精神。;第一编先秦文学批评;先秦是中国文化的发祥期,也是中国文化的早熟期。后来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观念,大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思维特征,在这段时期里获得较为成熟的显现,奠定了《诗》、《骚》并举的文学源流,形成了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并深深地影响到中国后世的文化及文学批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与时代的剧烈变动,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便是商周以来的神学体系消退,理性精神凸显,出现所谓“礼崩乐坏”的情况,同时也给文化的新陈代谢提供了机遇,以诸子思想为代表的人文思潮蓬勃兴起。当时各种学说风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形成,又同当时“士”的地位高扬有着直接的关系。
;“士”
“士”原本属于夏商周贵族序列中的最下层。随着贵族阶层的离析,他们开始步入社会,显示出自身的才华,纵横驰骋,议论风生,是先秦诸子的主体。;先秦诸子文论集中在对周代礼乐文化的看法上面。礼乐文明是整个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文化血脉,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人生问题都被汇集到这一范畴中来。;当时的文学理论属于大文学的范畴,还未能获得六朝相对独立的形态。由于中国古代的文学一直与社会人生与政治文化问题相关联,文学理论的核心观念乃是社会人生问题,人性学说则是这一问题的底蕴。可以说,先秦文论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基础。 ;先秦文论的理论思维方式典型地展现了中国古代重视形象和感受的特点。孔孟的文论采用的是语录体,老子采用的是韵文沉思录形式,庄子则自觉地用寓言等文体,用所谓“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来发表对文学与人生的看法。
这一情状,深深地影响到后来的中国古代文论,造成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洋溢,与西方文论偏重理性与逻辑的特点明显不同。;第一章礼乐文明与先秦文论;第一节礼乐文明的形成;礼乐文明的核心是对人性教化的升华;礼乐文明的争议成为先秦文论的中心并非偶然,它体现出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以人生、人性作为逻辑出发点的特征。中国古代文论赖以生成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乐文明是孕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母体。;礼乐文明是综合型的文明体系;礼乐文明与宗法制度;后来在夏商周时代日益完备的血缘宗法观念和制度,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就产生了。到了继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之后兴起的殷商社会,宗法组织与道德体系更趋成熟。商朝在其六百多年的统治时期,经济与文化都很发达,统治者所依赖的,正是这种脱胎于氏族社会的宗法制度与观念体系。
;周代统治者在继承商代宗法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了宗法制度。
把宗族上大宗小宗的关系紧密地组成一个金字塔似的等级结构。维系这个结构的核心便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包括父权和兄权两个方面。;具体说来,“礼”是通过一系列典章仪式将建立在血缘亲疏基础之上的身份等级确定下来,以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秩序,“乐”则是缘饰这种礼仪的器具,是从人的内心的净化与洗礼来确立对礼的服从,所以后来的儒家素有“乐合同,礼别异”的说法。;礼乐文明与人格道德教育;中国古代的人生教育,从很早就开始置于这种礼乐文化覆盖之下。这种情况后来直接为周代统治者实行的“六艺之教”所继承。
;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之交,正是所谓“礼崩乐坏”的年代。孔子对于周礼是持肯定态度的。
然而孔子并没有简单地要恢复周礼,而是要恢复周礼中经过周公等人继承与改造过的原始社会中的人道精神与德教学说。这种德教具体来说,便是以孝悌为轴心的血缘亲情观念。
;自孔子开始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就与礼乐文明在精神实质上有了相通的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olidity智能合约开发技术与实战》PPT课件(全).pptx
- 《大学生安全与法纪教育》PPT课件(全).pptx
- 《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管理》PPT课件(全).pptx
- 《Go语言Hyperledger区块链开发实战》PPT课件(全).pptx
- 职场人际关系心理学-PPT课件(全).pptx
-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第三版)PPT课件(全).pptx
- 《财务大数据分析》PPT课件(全).pptx
- 《管理学基础》PPT课件(全).pptx
-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全).pptx
- 文化产业管理学-PPT课件(全).ppt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