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课件-多波段天文观测.pptVIP

天文学课件-多波段天文观测.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面望远镜经适当改装大都可用于天体的红外观测,但两类观测的后端探测设备不同,红外观测的技术要求也许更高一些。红外区又可以划分为近红外(1.0-5 微米)、中红外(5-30 微米)和远红外(30-350 微米)3 个波段。地面红外观测主要限于近红外波段,而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的辐射则需要在大气层外进行空间观测。 1983年1月美国等联合发射的 IRAS卫星可算是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红外卫星。望远镜口径 0.6 米,观测波段为12、25、60和 100微米。该计划十分成功,共探测到约 35 万个各类红外源,包括极亮红外星系和银河系内的内埋星团。 图1-11 IRAS红外卫星 IRAS计划的成功,大大地推动了红外空间天文的发展。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耗资 8 亿美元的斯必泽空间望远镜,由美国于 2003 年 8 月发射。望远镜口径0.85米,波段范围为 3-180 微米。它安置在位于地球前进方向之后绕太阳运动,发射之初距地球近1,000万公里,以每年约0.1天文单位的速率渐而远离地球,计划工作时间在2.5年以上。 图1-12 “斯必泽”拍摄 到的恒星GQ Lupi A 和行星GQ Lupi b 赫歇尔空间红外望远镜 赫歇尔空间望远镜造价10亿欧元,于2009年5月发射升空,6月14日进入工作状态。望远镜口径 3.5 米,为HST的1.5倍,是迄今口径最大的空间望远镜。赫歇尔望远镜将能够在远红外波段探测到更多的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天体。 35 未来的空间红外探测器 1. 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 口径40厘米,视场47角分,探测器象素100万,重量750公斤,在中红外进行巡天工作,以为下一代大型望远镜选择观测目标;计划2009年年底发射。 2.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 曾称下一代空间望远镜(NGST),主镜有效口径6.5 米,由18 块六边形反射镜片拼接而成,重 6.2吨,计划2013年前后发射升空。 JWST 与 HST 主镜大小的比较 §1.5 紫外天文学 比可见光波长更短的紫外、X射线和 γ 射线辐射因地球大气的强烈吸收,必须在高空进行。紫外波段的范围为 10-400 纳米,其中波长短于 100 纳米的又称极端紫外辐射,相应的光子能量范围为 13.6-100 eV。 图1-13 IUE紫外天文卫星 35 紫外天文探测的第一个对象是太阳,1972 年 8 月 美国发射的 “哥白尼号” 卫星开始对非太阳系天体的紫外观测,望远镜口径0.8米,观测波段95-350纳米 。其他代表性探测器有1978年1月美国和欧洲诸国联合研制的 “国际紫外探测者号 (IUE) ”, 望远镜口径 45 厘米,观测波段 115 - 320 纳米 ;以及美国1999年6月发射的 “远紫外光谱探测者号(FUSE)”,用于获取波段范围为10-120纳米的天体远紫外光谱。 随着技术的进步,对天体紫外探测的灵敏度不断提高,且已覆盖整个紫外波段,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特别是加深了对星际物质成分的认识。 如 IUE 取得目标天体的紫外光谱, 用以研究恒星的结构成分和密近双星的演化。 FUSE观测到了恒星周围含碳的尘埃盘,发现银河系氘分布并不均匀, 且含量比预期的来得高, 从而为恒星演化以至银河系结构理论提出了新的观测约束和挑战。 在个别特定的情况下,紫外观测还可用来确定天体的距离。如1987年大麦云中爆发一颗超新星1987A,天文学家利用IUE观测到的、来自超新星并由高度电离原子造成的紫外波段窄发射线, 独立得出大麦云的距离为52 kpc, 相对精度好于6%,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符合得相当好。 §1.6 X 射线天文学 X射线的波段范围为0.001-10纳米, 又可分为软、中、硬 3 段,相应的光子能量范围为0.1-1 keV、1-10 keV和10 keV以上。美国1970年12月发射了“自由号” X射线卫星。在 3 年工作后发表了宇宙 X 射线源分布图, 共含231个X射线源, 包括X射线双星, 第一个黑洞侯选天体天鹅 X-1, 并探测到许多星系团都是X射线源。 1978年11月美国“爱因斯坦天文台”上首次安装大型掠射X射线望远镜, 获得星系中单个X射线源的图像,发现几乎所有类星体都是X射线源,对河外天体的物理本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学科发展起重要推进作用的是在1990年6月,由德、英、美等国联合发射的 “ 伦琴 X 射线天文卫星(ROSAT)”,工作了长达 9 年时间,发现的宇宙X射线源个数超过“自由号” 的1,000倍,并做出了许多极为重要发现,如取得超新星遗迹和星系团X射线辐射的细节图像,银河系内分子云的弥漫X射线辐射,等等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