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基础 课件 第3、4章 搬运机器人的认知与选型、 码垛机器人的认知与选型.pptx

工业机器人基础 课件 第3、4章 搬运机器人的认知与选型、 码垛机器人的认知与选型.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搬运 机器人;知识引入;【案例】工业机器人为金属制品业 “添砖加瓦”, 实现自动化折弯加工 折弯作为金属薄板(厚度一般在6mm以下)零件成型加工的重要工艺环节,在现代钣金加工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钣金折弯加工多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特别是对于尺寸较大的板料(如长度大于2000mm的板料),往往需要3~4名工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折弯加工,且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金属制品业生产的规模化,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在效率、安全和质量方面已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针对上述现状,国外一些著名的钣金加工设备制造商(如德国Trumpf、意大利Salvagni-ni、日本Amada等)相继研发出与数控折弯机配套的机器人自动化折弯加工单元,如图3-1所示。折弯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钣金件的上料、定位、折弯、翻转、下料等动作,若配备物料输送系统,则可与周边设备构成柔性加工生产线。 与人工相比,机器人自动化折弯加工单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效率、安全和质量三方面。整个生产单元只需要一名操作员就能完成以前数名员工的任务,且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两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复杂板材加工的四边折弯与覆平工序,因此操作员可以完全摆脱以往的繁重劳动。此外,这些操作设置在防护区域外进行,避免了加工过程中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这前两个方面的优势是显然的。质量方面的优势有两个原因:一是机器人定位精准,重复性好,加工工件的一致性好,折弯尺寸精度和角度精度可保证在±0.15mm和±0.5°范围内;二是良好的夹持效果杜绝了皱纹,人工托举工件做跟随动作时会有固有的双手先后性,这就容易导致工件受力不匀并产生皱纹,而机器人使用吸附式端拾器做“跟随”动作则不会产生皱纹。;1.常见分类;以导入案例所述的钣金件折弯自动化上下料为例,折弯机器人单元是包括搬运机器人、搬运系统(夹持器及其驱动装置)、相关附属周边设备(如原料料架、重力对中定位架和成品料架等)及安全防护装置在内的柔性搬运系统。;搬运机器人作为工业机器人家???中的一员,主要由操作机和控制器两大部分构成。对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折弯机、冲床及冲压生产线等金属冷加工应用场合,搬运机器人主要承担辅助上下料的角色,其本体采用4~6自由度的通用型工业机器人本体即可。但当所需搬运的零部件质量较重时,本体会增加辅助连杆和平衡配重。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铸造级专用机器人和真空洁净机器人。;在类似导入案例描述的钣金结构件自动化折弯上下料应用场合,为提高机器人利用率和拓展作业空间,需给机器人装上“行走腿”,即将操作机安装在地装式滑动平台上,形成地装行走轴搬运机器人,如图3-8a所示。当然,从节约地面空间考虑,也可将机器人本体侧挂或倒挂地安装在龙门式滑动平台(天吊行走轴)上,形成如图3-8b所示的天吊行走轴搬运机器人。;2.2 搬运系统;;2.3 周边设备;2.4 视觉系统;目前,机器人视觉传感按照测量方式可分为2D检测、 2.5D检测和3D检测三种测量方式。;3.搬运机器人的生产布局;案例剖析;1.客户需求;2.方案设计;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人工向入料锯齿链摆放转子完成入料。 垂直关节型机器人搬运, 即从锯齿链抓取转子后将其上料至车床。 车床完成转子的换向器精车, 轴承位加注润滑油。 垂直关节型机器人搬运, 即将转子从车床下料, 再上料至压扇叶。 压扇叶专机, 完成刷油、 压扇叶及加胶。 垂直关节型机器人搬运, 即将转子从压扇叶专用机床下料, 再上料至动平衡机。 动平衡机完成动平衡检测与校正。 直角坐标型机器人搬运, 即将转子从动平衡机下料, 并上料至去毛刺刷油烘干专用机床。 去毛刺刷油烘干专用机床完成对换向器的去毛刺、 涂防锈油、 烘干。 转子经锯齿链传送至喷码定位机构, 喷码机进行喷码。 直角坐标型机器人搬运, 即抓取转子至检测位置, 完成转子检测后, 再将其放回至定位机构。 垂直关节型机器人搬运, 即从定位机构抓取转子后再将其放至出料锯齿链, 出料。 结合转子产品特点及其后道生产的工艺流程,规划如图3-18所示的电动机转子后道工序自动化产线工位布局。 ;转子后道工序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是以6轴垂直关节型搬运工业机器人为中心,各机床、机构、专用设备等围绕机器人形成环状布局,如图3-19所示。;在设备设计选型时,以工作性能稳定、技术方案可靠、经济性能实用为主要依据。在完成设备选型任务后,为规避投资风险,缩短制造周期,采用离线编程技术建立生产线几何模型,编制搬运机器人任务程序和离线动画仿真,检验搬运机器人工作方案的可行性、机器人动作的可达性、运动过程的可靠性,同时,亦可优化设备布局、缩短工作节拍。经过验证与优化后,转子后道工序自动化生产线布局如图3-21所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