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权视角下礼法适用的社会结构及其危机起源,法制史论文.docx

治权视角下礼法适用的社会结构及其危机起源,法制史论文.docx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权视角下礼法适用的社会结构及其危机起源,法制史论文 摘 要: 传统关于 礼法 的阐述构建了 法律儒家化 线性史观, 屏蔽了对治权构造的分析。礼法的本质在于古代国家财政效能无力负担对个体的全面管控, 故让渡部分隐性治权给父家长。而随清后期人口增殖与流动加剧、经济纠纷等基层司法冗杂化, 基于血缘关系所建立的仲裁权威与互保机制逐步式微, 个体权利冲突诉求外部独立司法权利予以客观裁断。近代转型本质也诉求直接训练国民并管控个人。故新型管控形式不再依靠血缘家族维持熟人化、息讼式管理, 由此冲击原身份制分层自治的社会构造, 古典礼法危机的根本源头即在于能否应接受新型人口管控与治理形式的策略分歧。 本文

文档评论(0)

梦想成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梦想成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