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会计学第1页/共19页咏秋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第2页/共19页故 都 的 秋 郁 达 夫临高中学 王莹第3页/共19页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3.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第4页/共19页作者及背景介绍: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第5页/共19页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1.思考: 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呈现出了什么特点?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明确:(文眼)2.思考: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破屋、碧绿的天色、驯鸽、牵牛花、秋草、槐树、落蕊、灰土、秋蝉、秋雨、淡黄微绿的枣子树等等。明确:第6页/共19页解读秋景 绘秋:大家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些具体的景物概括成几幅“故都秋景图”。·小院秋晨(3段)笔下之秋·秋槐落蕊(4段)·秋蝉残鸣(5段)·闲话秋凉(6—10段)·清秋佳果(11段)第7页/共19页小院秋晨(3段)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着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着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紧挨着的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 惬意中带有一种凄清、冷清之感。秋味:第8页/共19页秋槐落蕊(4段)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有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灰土上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细腻、又清闲、还有点落寞 清、静、悲凉秋味:第9页/共19页秋蝉残鸣(5段)衰弱的残声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嘶叫简直像是养在家里的家虫 清、静、悲凉秋味:第10页/共19页闲话秋凉(6—11段)北方的秋雨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都市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 清、静、悲凉秋味:第11页/共19页清秋佳果(11段)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清、静、悲凉秋味:第12页/共19页鉴赏品味:碧灰色绿碧绿天色( )牵牛花( )秋草( )落蕊( )树影( )灰土( )灰沉沉的天( )枣树( )蓝白冷色黄色观秋色灰白暗灰灰色冷清与孤独灰色淡绿微黄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 第13页/共19页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残鸣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 听秋声以动(声)衬静第14页/共19页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在小院中每一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果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品秋味热爱眷恋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第15页/共19页合作探究 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用意何在?北国之秋南国之秋清、静、悲凉慢、 润、 淡对比作用: 衬托出北国之秋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眷恋之情,感人至深。第16页/共19页 作者在文中很少提及北国秋天绚丽的景物,如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等,他是只字未提,偏偏选取那些灰暗的景物,这是为什么?明确: 这和当时的背景还有作者的经历有关。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受人生疾苦和哀痛。因此,作者在选择景物描写时,都是与他当时的心境相吻合。第17页/共19页拓展练习: 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出作者(郁达夫)的情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①长草小院牵牛,槐蕊枣树驯鸽。残蝉风雨人声,故都景物,胜过南国许多。 ② 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槐蕊满地,落寞人在深秋。第1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