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下面是第一我整理的诗歌鉴赏写景角度,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篇1: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看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转变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熟悉,获得更完善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其次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模糊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气勃勃,明丽夺目,清爽刚劲,形象鲜亮,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篇2: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供应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亮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参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其次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斗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孤独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四周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芜。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篇3: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详细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详细,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由于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详细、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予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留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精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黄昏,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生疏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篇4: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画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颜色。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精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实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样子、光暗(声响)等,以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其次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篇5: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留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方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行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任凭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