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手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青年报记者手册》——新闻采写规范 一、发现选题的十大诀窍 1、新闻敏感24小时 记者、编辑是需要随时都保持新闻敏感性的,无论是在值班还是不值班的时候。毕竟更 多的新闻是发生在办公室外的生活中。可能你在陪情侣逛街、购物时的一个新发现,就能为 你带来一个精彩的选题。 关键词:随时想想——这事能做什么题 2、馅饼专砸勤快的人 西方人讲:“自助者天助”,中国人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法晚人说:“只要跑动了,一 定有收获”. 勤跑动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接获选题后在各事发现场间有目的跑动;二是在没有明确选 题时,在新闻高发区“扫街”,寻找挖掘新闻。 根据众多社会新闻记者的实践,请你相信,只要你到了现场,而且肯动脑子思考选题, 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就会降临。 3、不要放过每个细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要有“福尔摩斯的观察力。新闻现场往往有很多关键细节能 反映出新闻的本质,找到它,并挖掘下去,就能把事件的脉络捋出. 比如,去年冬天,在海淀万泉河发生一起妇女落河的事件,路人们纷纷下河施救。记者路人们纷纷下河施救。记者 赶到现场后,发现其中有一名见义勇为者穿着军裤和病号服,十分特殊。经过采访,发现他 是一名在附近309309医院治病的军人,出来散步时发现此事,冒着加重病情的危险,跳入冰河。 这个细节的加入,使一个普通突发事件多了一层人性的深度。 4、学会逆向解析现象 很多现象,从正面看平淡无奇,但反过来向源头一追踪,却能发现重大选题。 比如,海淀一带年前开始拆迁,这本是一则再正常不过的市政改造新闻.但记者深入追 根溯源的采访后发现,拆迁后,该地段很可能是卖给了宜家,这事就大了。宜家要从马甸搬 进中关村,将影响城北地区商业格局的变化,也使中关村没有生活消费区的情况发生改变。 5、多交朋友发展线人 多个朋友多条路,在负责的口内、社区或领域广交朋友,将会给你带来用之不竭的消息 源泉。 线人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中职业,他们多出身自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社会新闻, 热线机动记者尤其应当多发展这样的线人,使自己更加耳聪目明。 跑口记者在口内应注意发展“官民两条线”,毕竟有些话题让官员直接表态不是很方便, 这时行业内的专家、研究者的发言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6、扩充知识勤于思考 记者、编辑是杂家,知识面窄是“吃不开的。平时勤与丰富自己的知识,培育社会责任 感,一旦新闻线索来到身边,才能准确判断它的价值,正确的予以利用. 7、尝试寻找第二落点 作为报人,应当养成每日看报、看电视、上网的习惯.这不仅是了解自己的竞争者们做了 什么?如何做的?也是在给自己寻找新闻线索。毕竟——网络、报纸、电视是记者、编辑寻 找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 不要因为人家已经报过了,就轻言放弃。因为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很可能是被对方 编辑误处理的宝藏,通过你的分析和判断,没准就能找到精彩的第二落点。 8、不要轻言这事报过 在报纸采编出版过程中,编辑、记者经常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选题.不要急于说:“这 事报过了”.而应认真判读这个选题究竟是旧闻?还是在老事件的基础上有了最新发展?亦可 是对前面事件的彻底颠覆。在判读过程中,很可能一则大新闻就孕育而生。 9、动态事件一追到底 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一类新闻资源-—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人物或事件现在怎样了。 很可能以前你做的一则常规报道,现在已发展成为重大的事件。因此无论编辑还是接着,都 应当在留存报道资料的前提下,经常回顾一下,看那些似乎陈旧的选题,在今天能否生成一 个新的主打。 10、切忌扎堆相互串题 在一个新闻发布会场,或一个突发事件的现场,你经常会遇到外报的同行。大家可能是 以前的同事,或哥们儿;在一起采访也确能给不愿意透露消息的当事人以压力。但这时你要 注意了,别只顾着哥们间配合的热热闹闹,等大家的稿子第二天见了报,大吃一惊的可能正 是你。 因为人家对现场细节的挖掘、事件深度的思考很可能都远胜于你,而你所写的人家都有。 别相互串题,再熟的哥们儿在这时也存在竞争,开动脑筋,设计优于他们的独家问题,才是 大家在集团采访时应注意的。 二、记者采访的“八要”、“八不要” (一)“八要” 1、采访要用“眼耳手嘴 采访应是全身心的,而不仅仅是用嘴问,用耳听,眼睛对细节的捕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 手中数码相机、录音笔的使用应能为“眼看、耳听”提供更好的帮助。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