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四首PPT课件.pptxVIP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四首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词的主要作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文: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背景链接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自动请求外任。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其间,苏轼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政绩突出,并时刻准备驰骋疆场。这首词是熙宁八年(1075)冬天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fāqíngjǐnqiújìhānbìnqiǎn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往上托,举指黄犬作者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全城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边牵着黄犬,右边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锦缎帽子,身穿貂皮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倾城的百姓相随,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胸襟开阔,胆气豪壮稍白拿着、握住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终将译文:我喝足了酒,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鬓角稍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会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我终将拉开饰以彩绘的弓,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狂(这首词的文眼)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即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善狂者心狂而形狂,不善狂者形狂而心不狂”——(明)屠龙“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异于常人;“心狂”则是内在的,指人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等与众不同。你们觉得苏轼是哪一种狂呢?苏轼是既有形狂又有心狂。上阙主要说的形狂即外表的狂。下阙主要说的是心狂也就是内心的狂。狂在装备精良: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狂在队伍浩大:千骑卷平冈;形狂狂在深得民心,百姓倾城:为报倾城随太守;狂在英武非凡,自比孙郎:亲射虎,看孙郎;狂在老当益壮:鬓微霜,又何妨?心狂狂在壮志凌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亲射虎”,以孙权自喻,突出自己年纪虽大,但仍有少年狂气; “遣冯唐”,以魏尚自许,表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 “射天狼”,表达自己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江城子·密州出猎》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课堂总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出猎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为朝廷效命、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终以文为业,光照文坛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辛弃疾。——梁衡《把栏杆拍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出生时,金人已占领其家乡12年,1161年,他组织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曾被派与南宋联系。完成使命北返时,听说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杀害,就率领50名骑兵闯入有5万人的济州军营中,活捉知州张安国,并策动万人反正,跟他渡江南下。南渡后的辛弃疾,曾多次上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大计,但朝廷均未采用。以后也只委他一些闲散官职。辛弃疾报国之志难酬,最后在江西抑郁而死,终年68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奋进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