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篇1 了解氢气的物理;初步掌握氢气的可燃性;理解氢气之前为什么要验纯及其验纯的方法 。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想象从所感知的宏观现象到微观世界,借以了解变化本质的抽象能力。 3.科学品质 :通过氢气燃烧、爆炸受燃烧条件制约的事实,使学生逐渐懂得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氢气的可燃性。 2.难点氢气的验纯而已检验方法。 实验准备 见课本[实验3-4]至[实验3-7]。 教学用品 球形干燥管、烧杯、纸筒、小试管、锌粒、稀h2so4、彩色肥皂水、氢气球一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投影)下图a-g,是一组实验制务或收集气体的装图,看图回答: (1)写出图中①-⑤的仪器名称。 (2)制备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氧气应选用_________ (3)制备氢气应选 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氢气应选 用____________ (提示:①洒精②铁架台③试管④长颈漏斗⑤集气瓶;(2)a,e、g;(3)c,e、f) 二、引入新课 (引言)通过以上的一道练习,我们知道了氢气的实验室的制法及装置,那么氢气具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今天主要探讨氢气的性质。 三、新课讲授 (提问)以氧气的物理性质为例说明观察气体物理性质的顺序。 1.氢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出示一瓶预先收集好的氢气,让学生观察氢气。 (观察)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提问)氢气是一种最轻的气体,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实验)见课本[实验3-4] (观察)肥皂泡迅速上升。根据这一性质,人们常用氢气填充气球(见封面彩图)。 (阅读)课本第53页,氢气的物理性质。 (小结)总结氢气的物理 性质 ,将ho 的物理 性持列表对比。(如下图) 颜色、气味、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氧气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氢气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水 难溶于水 1.氢气的化学性质 (讲解)氢气的化学性质在常 温下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 发生反应。本节先讲解氢气的可燃性及验纯方法。 2.氢气的可燃性 (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分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氢气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个反应式可以表示如下: 3.氢气的验纯 (提问)不纯的氢气,混有空气(或氧),点燃时会怎样呢? (实验)见课本[实验3-6] (观察)听到尖锐的爆咆声。 (提问)为什么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而混有其他气体却会发生爆炸呢? 让阅读课本第54-55页,然后计论,最后由教师小结。 (小结)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讨论)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实验)见课本[实验3-7]或下图。、 (小结)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四、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课后习题1、2.(1)(2)(4)。 2.典例分析 例1 见课后习题(第58页)第3题。 (分析)第一个学生判断是错误的,由于氢气比同体积空气轻,收集了氢气的试管管口应向下,并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再移开拇指迅速点火,这个学生没有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又朝上,氢气很容易从试管中扩散,检验不出氢气的纯度。第二个同学的操作也是错误的,在第一次检验氢气之后,如果不换一支试管或不设法交试管中可能留有的余火熄灭,马上再去接近氢气发生器的导管口,是违反操作规程的,应马上将试管重新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按下确的检验方式进行检验,直到听见轻微的响声,则证明氢气已经纯净了。 五、归纳小结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氢气的可燃性及验纯方法。 六、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2.(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