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总结成果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总结成果
分
名:
院:
会计分院
班
级:
12 会本 5 班
学
号:
填表日期: 2013/8/26
1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总结成果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总结成果
PAGE
PAGE 10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
姓名
姓名
蒋艳慧
班级
12 会本 5 班
学号
12309923510
分院
会计分院
实践形式
( √)社会调查; ( √)课外自学;
实践时间
2013 年 8 月
1 日至
2013 年 8 月 15
日
社会调查:第一阶段
实
践内容摘
要
7 月 22 日:确定课题
7 月 23 日:搜集资料并整理
7 月 24 日—25 日:撰写策划书
7 月 26 日:撰写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8 月 1 日—5 日:打印问卷并进行分发
8 月 6 日—7 日:上门访谈
8 月 8 日—10 日:整理问卷,统计数据
8 月 10 日—13 日:撰写总结报告:
8 月 14 日:撰写心得体会
课外自学:《乡土中国》
社会调查报告成绩:
实
践成绩
读书笔记或纪录片观后感成绩: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调查报告
关键字:社会安全感,幸福指数,社会满意度,社会治安状况。
背景:现今社会,食品安全,社会保障,信息安全,治安安全,医疗安全,就业安全等等问题困扰着人们,层出不穷的问题让人民安全感缺失,在这个背景下, 我们进行乡镇社会安全感调查及原因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国,关于安全感的研究有:198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决定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活动的有关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将人民群众普遍具有安全感作为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标志之一;1988 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主持了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的课题,这一课题在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编制过程中,把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作为其三个子课题之一;1988 年和 1991 年,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安全感调查,深入了解了公众安全感状况;1998 年,中国公安大学的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发现居民社会安全感不容乐观,主要受社会治安状况影响;2002 年华东师范大学等人的上海市重点大学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分析,发现上海市重点大学生在心理安全感的安定感、归属感、适应不良性上普遍表现出较为良好的状况,但在尊重感的获得上表现出普遍不足和显著差异。意义: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目的
通过对我乡镇居民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乡镇居民的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原因,反映我乡镇社会治安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本地区社会满意度提升, 促进社会进步。
调查内容
大致了解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付村镇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原因,进行数据分析整理,了解社会安全感缺失原因,以及乡镇居民希望政府和社会做出如何改变及应对。
调查问卷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总共发放了 100 张社会调查问卷,问卷回收为 86 张,
作废 6 张,总共可以用来统计的一共 80 张。下面,就让我根据问卷调查做出报告。
我们的问卷设置了 20 个问题。在这里,我就挑选对我们课题有利的,更直观的能够反映问题的来分析。也许我不会按照题目的顺序一个一个进行分析,但是我会将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尽量做到直观地反应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参加调查的 80 人的人群涉及与分布。
1. 您的性别:(
)
人数
百分比
A 男
39
49%
B 女
41
51%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男女比例比较均衡。这样性别上表现出的对社会安全感的反应将会更加贴近现实,尽量避免因为外在的因素而导致统计结果不稳定的情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此次社会调查实践中各个年龄段的人数以及所占比例。
2.
您所处的年龄段是
人数
百分比
(
)
A16~18 岁
10
13%
B19~30 岁
12
15%
C31~40 岁
12
15%
D41~50 岁
23
28%
E51~60 岁
11
14%
F60 岁以上
12
15%
一般来说,我认为该年龄段分布比较合理。各年龄段的百分比差别不大,多数为 15%左右。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docx VIP
- 糖尿病入院记录模板.docx VIP
- soap病历中医的书写课件.ppt VIP
- V90伺服驱动器与S7-1200通过FB284进行PROFINET通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非常详细).docx VIP
- 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过程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DB61_T 1741-2023 矿山生态监测规范.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docx VIP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辨析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病句——抓住病症,找出病因.doc VIP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10月质量检测练习化学试卷+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