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其它心理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节 睡眠心理 第二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一、睡眠概述 睡眠是心理生理过程。 睡眠的需要量个体差异相当大。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过度和觉醒障碍等。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二、睡眠节律(周期) 根据人在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和眼动电图(EOG)变化特征,可将睡眠划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个时相。入睡后,首先进入慢波睡眠,再转入快波睡眠,然后两种睡眠时相进行交替和循环,直至觉醒 。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 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 FWS)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在慢波睡眠,没有快速的眼球运动,全身肌肉张力下降,但仍保持一定张力。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胃肠蠕动增加。生长激素在S4期明显分泌增加,可能与生长和体力恢复有关。脑电图依睡眠深度变化不断变慢,按脑电图变化特点将慢波睡眠又区分为4期。 慢波睡眠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快波睡眠 此期又称深睡眠、异相睡眠、快动眼睡眠。此期眼电活动显著增强,肌张力进一步下降,肌肉完全松弛,肌电明显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快而不规则,胃肠运动停止,故临床上支气管哮喘和心绞痛的发作易在此期出现。如在快波睡眠期被唤醒,并询问是否做梦时,74%~95%的人都会报告他正在做梦,并能记起梦境的内容。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两种睡眠时相的心身状态示意图 慢波睡眠(SWS) 非快动眼睡眠 正相睡眠 浅睡眠 快波睡眠(FWS) 快动眼睡眠 异相睡眠 深睡眠 皮 层 (意识) ↓ ↓↓ 随意N(肌张力) ↓ ↓↓ 植物N (内脏) ↓ ↖↘ 快波动眼、腺分泌、心血管、呼吸、生殖、梦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三、睡眠研究 睡眠剥夺:包括全部睡眠剥夺、选择性睡眠剥夺、 部分睡眠剥夺三种形式。 梦的解释: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弗洛伊 德则认为梦来自于潜意识冲动。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四、睡眠障碍-失眠 失眠的类型: 失眠原因: 失眠的治疗: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失眠的类型 入睡困难型:这类失眠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较明显,临床上多见于有重要生活事件者如考试或神经症患者。 保持睡眠困难型:这类失眠表现为夜间易觉醒,或觉醒后不能再入睡。多见于具有紧张个性心理特征的人。 早醒型:多见于抑郁症患者。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失眠原因 心理因素:是失眠的主要原因。 社会生活压力; 消极的特质应对倾向; 对失眠本身的心理压力; 个人的不良自我暗示 环境与行为因素 疾病和药物因素的影响 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失眠的治疗 药物治疗; 养成良好的习惯; 心理治疗: ①通过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患者 心理压力,促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绪。②安慰剂的 应用,对暗示性高的轻度失眠者可有良好效果。 ③放松训练、行为疗法或气功的应用。④国外有 报导用剥夺睡眠的方法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 失眠。⑤生物反馈治疗。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节 疼 痛 心 理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一、疼痛概述 疼痛是临床各科病人最常见的主诉。 疼痛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同样的损伤,不同 的人所感受的疼痛体验不同;一些焦虑症、抑 郁症伴发各种各样的疼痛而无任何躯体性原因。 疼痛是一种感觉,一种知觉,一种情绪(有三 方面反应) 第十五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二、 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社会学习: 认知和理解: 注意: 情绪状态: 人格特征: 暗示: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社会学习 疼痛从某种意义上与社会学习过程有关。例如一个家庭对外伤很重视,轻微的破损就大惊小怪;另一个家庭对外伤很不在乎,甚至严重的外伤出不少血也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必然会影响孩子对疼痛的认识以及感受和反应。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认知和理解 对痛刺激的含义理解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疼痛体验。例如Beecher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对重伤兵进行观察,这些伤兵只有1/3诉说非常疼痛,要求使用吗啡;可是研究有类

文档评论(0)

lan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