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章 培养基.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控制pH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物质作为营养物,如以磷酸盐作为磷的成分;或者避免使用容易产生生理酸性或碱性使培养基pH波动太大的物质。 第30页,共80页。 5.避免产生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物质或形成沉淀 葡萄糖与铵盐或氨基酸的氨基在灭菌高温下作用形成深褐色物质。这种物质不被微生物利用。因此这两类营养物不宜直接配在一起进行灭菌,而应采用分开灭菌后再加入发酵罐内。 硫酸铵中的SO42-与钙盐易形成难溶的硫酸钙,因此二者也不宜直接配成培养基。 第31页,共80页。 6.注意代谢调节物的影响: 有些物质存在于培养基中往往能明显地促进或抑制发酵产物的形成 前体物质 诱导剂 阻遏物 抑制剂 第32页,共80页。 (1)添加有关前体物质: 前体物质:是指当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基本上不改变其分子结构而直接进入产物中的小分子物质,从而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产物的合成方向和提高产量。 在发酵中添加前体物质将有利于产物的合成和显著提高产量,如苯乙酸及其衍生物被认为是青霉素的前体物质。 第33页,共80页。 (2)添加诱导物: 目前工业用微生物酶多数为诱导酶,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诱导物的存在能大大强化诱导酶的生物合成。 酶的正常底物或底物的类似物都可作为诱导物。 在各种微生物酶的发酵培养基中必须加入诱导物,例如淀粉、糊精或麦芽糖是淀粉酶或糖化酶的诱导物。只有添加这些物质的培养基,才能获得高产。 第34页,共80页。 (3)注意阻遏物或抑制剂的影响 培养基中存在反馈阻遏物或分解阻遏物均能影响酶的合成,降低发酵产量。 有些酶的抑制剂却能提高某些代谢产物的产量,最早利用抑制剂提高中间代谢物产量的例子是甘油发酵中加入亚硫酸钠。 在培养基配制时必须注意加入有益的抑制剂,而避免混入有害的抑制物。 第35页,共80页。 7. 金属离子的影响: 有些种类的发酵生产对金属离子相当敏感,因为有些金属离子是中间代谢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 因此对于有重大影响的金属离子必须严格控制。如柠檬酸发酵中铁、锰和锌离子都能明显影响产量,钙离子对细菌淀粉酶的生产有促进作用,而钴离子对葡萄糖异构酶的发酵是必需的,这些在培养基配制时都必须予以注意。 第36页,共80页。 第三节、培养基组成物质的营养与作用 碳素化合物 氮素化合物 水 微量元素(无机盐类) 生长因子 第37页,共80页。 碳素化合物营养源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碳素化合物的作用 构成菌体成分的重要元素, 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和细胞内贮藏物质的主要原料, 同时又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能量来源。 第38页,共80页。 (2)碳源种类 糖:单糖中的己糖,寡糖中的蔗糖、麦芽糖、棉子糖,多糖中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质和果胶质等,其中淀粉是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的碳源。 有机酸如糖酸、柠檬酸、反丁烯二酸、琥珀酸、苹果酸、丙酮酸、酒石酸等。 第39页,共80页。 醇类中甘露醇、甘油、低浓度的乙醇。 脂肪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低级脂肪酸都可用作碳源。油酸和亚油酸等高级脂肪酸可被不少放线菌和真菌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低浓度的高级脂肪酸可刺激细菌生长,但浓度较高时往往有毒害作用。 正烷烃:一般是指从石油裂解得到的14C至18C的直链烷烃混合物。 第40页,共80页。 葡萄糖: 是最易利用的糖,并且作为加速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有效的糖。 过多的葡萄糖会过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致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 第41页,共80页。 糖蜜:是制糖厂生产糖时的结晶母液,是蔗糖厂的副产物。含有较丰富的糖、氨素化合物和无机维生素等,是微生物工业的价廉物美的原料。 淀粉:一般要经菌体产生的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再被吸收利用。可克服葡萄代谢过快的弊病。来源丰富,价格比较低廉。常用的为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甘薯淀。 第42页,共80页。 油和脂肪:在微生物分泌的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溶解氧的参与下,氧化成水和CO2。因此用脂肪作碳源时需比糖代谢供给更多的氧。 第43页,共80页。 (2)氮素化合物 氮是构成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质和核酸是微生物原生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氮素一般不提供能量,但硝化细菌却能利用氨作为氮源和能源。 就某一类微生物而言,由于其合成能力的差异,对氮营养的需要也有很大区别。 第44页,共80页。 氮的来源可分为无机氮和有机氮: 有机氮源: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膏、鱼粉、蚕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等。 它们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被菌体进一步分解代谢。 第45页,共80页。 有机氮源特点: 含有

文档评论(0)

银河修理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