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 古诗三首
教材解析
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诗的大意是: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诗的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诗的大意是: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诗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对仗工整,意境雄浑。通过“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比喻,以及“入”“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雄伟,而且富有生气。这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河山。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地区的遗民百姓,不禁发出一声喟叹。“泪尽”一词中,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心生酸楚。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因而使得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洛阳等地,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身在蜀地的杜甫听闻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本诗开篇便点出了写作的缘由,即“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是诗人当时所在的蜀地,“蓟北”则是当时叛军的根据地,“忽传”写出了捷报到来的突然,因此诗人惊喜莫名,以至于刚一听到便涕泪如雨。“涕泪满衣裳”里,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五个字中了。接下来,诗人回头看到身边的妻儿也一扫愁容,自己不禁随意卷起书本,陷入这巨大的喜悦中。“漫卷”二字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激动心情,而“喜欲狂”更是直抒胸臆,把感情推进到一个更热烈的层次上。然后,诗人对“喜欲狂”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大白天便开始纵情饮酒高歌,想着正好能携这大好春光一同返乡。“放歌”“纵酒”,正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不仅如此,诗人甚至已经想象到了返乡的路上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即从”“便下”写出了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从巴峡到巫峡,又从襄阳到洛阳,飞驰的想象将诗人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推向了高潮。全诗感情汹涌澎湃,为后人所推崇。
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比如,第一幅图中,雪山连绵不断,层层浓云笼罩在山头,与诗中描述的环境相吻合;第二幅图中,一座简陋茅屋的篱笆门外,一位老人双手拄杖,头发、胡须已经斑白,他神情凝重,昂首远望,眼中流露出担忧与期盼,这是对诗人作诗场景的想象和描绘。
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自主朗读古诗,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意;然后结合朗读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最后背诵三首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之初,可以让学生自读古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疏通诗意。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地名和历史背景的资料,并加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大意。教学《从军行》时,可在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玉门关”的基础上,提示学生“青海”就是指青海湖,并引导学生结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