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概念.pptx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江诚 补充内容 第一页,共十八页。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一、课程:教育“是什么?” 二、教学:教育“怎么做?” 第二页,共十八页。 一、课程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孔颖达: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 拉丁文“ currere” 斯宾塞:curriculum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 第三页,共十八页。 (二)课程定义的基本类型 1、课程即(教学科目)学习内容 2、课程即学习的结果或目标 3、课程即计划 4、课程即经验 第四页,共十八页。 课程即教学科目 基本思想:课程的使命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课程即知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广义)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费尼克斯:一切的课程内容应当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或者换言之,唯有学术(学问)中所包含的知识才是课程的适当内容。 我国古代的学校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方中世纪的学校课程“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 评价: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而且把课程内容仅限于源自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其最大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第五页,共十八页。 课程即学习的结果或目标 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塔巴:课程是“学习的计划” 奥利沃:课程是“一组行为目标” 约翰逊:一系列有组织的、有意识的学习结果 评价:将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的目标和学习的计划与课程过程与手段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前者,其缺陷也是忽略了学生的现实经验。 第六页,共十八页。 课程即计划 课程即教育计划或学习计划 麦克唐纳等人 课程的计划性与目的性,而且也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组合在一起,力图对课程本身有一个全面的说明。但也将计划与过程割裂开来,忽视了学生的经验。 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事实上师生互动、学校文化等隐性课程对学习影响很大。 第七页,共十八页。 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 将课程视为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的教师、材料等相互作用的所有经验 杜威:教育即经验的生长 评价:强调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 、需求和个性,重视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视教育环境的设计与组织,兼顾课程过程与结果、预期的与未预期的经验。 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一个教师如何同时满足四五十个学生的个人生长要求? 如何为每个学生制定合适的课程计划? 各级各类学校是否还要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 过于宽泛的定义使得对课程无法研究。 带来了教育过程的随意性、内容的不系统性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 第八页,共十八页。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个体是社会化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社会化; 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实际上都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技能; 此定义的实质在于使学生顺应现存的社会结构,从而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社会。 评价:以为课程应该不加批判地再生产社会文化,实际上是以社会现状已达到完满状态了即认为社会文化的变革已不再需要为前提的; 现实的社会文化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合理,而是存在着大量偏见、不公正。假如教育者以为课程不需关注社会文化变革,那会使偏见和不公正永久化。 第九页,共十八页。 课程即社会改造 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和外界强加给他们的世界观的盲目依从,使学生具有批判的意识 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让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剥削与压迫是美国阶级结构的基本特征,不可能因学校的小修小补而得到改观” 以为学校课程能起到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未免过于天真 第十页,共十八页。 (三)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 (四)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 实际课程 正式课程 非正式课程 潜在课程 空无课程(悬缺课程) 空无课程是指学校课程中所缺乏,该有而未有、应教而未教的部分。 学校教育忽略的心智能力 学校教育遗漏的科目或教材 学校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