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小学_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无边界”课程_郭志滨.pdf

史家小学_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无边界”课程_郭志滨.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成果奖专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史家小学: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无边界”课程 文 郭志滨 金少良 黄 琛 博物馆资源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可持续的学习方式,充分满足了价 值观养成的持续化需求。 我们为什么开发“博悟课程” 课程开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寻根、固 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我国最 本、筑基工程。但当前中小学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存 高的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国博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蕴 在一些误区:一是方式僵化,未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 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习俗、民族精神、古代科技、古 校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二是 代艺术以及礼仪典范等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具有极 浮于表面,未能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并在以 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学校组建了由文物专家、国博讲 古鉴今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仅 解员、学校教师、课程专家组成的15个课程研发共同 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模仿与复古。 体,带动学校200余名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精心挑选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合适的文物展品,筛选大量的文物资料,使其转化为 程开发呈现出繁荣景象,但在具体操作中面临如下 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程内容。 困境 :在课程定位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对于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是本研究的核 科课程往往被边缘化处理 ;在课程开发中,强调活 心成果。“博”指向视野开放、胸襟广博,以博物馆为 动化的同时缺乏课程性思考与整体设计 ;在课程实 代表的真实世界都是课程的实施场域。“悟”指向思 施中,未能引发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真 维的拓展与思想的深刻,倡导学生在感悟、体悟和领 正转变。课程资源单一、师资培训缺位也成为制约 悟中开展综合学习,从而真正获得文化认知与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 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可以说,该课程在外部打破时 当前,越来越多的功利性目标被加于学校和学生 间、空间、内容、人际的边界,在内部突破学生思维 身上,使得道德教育的空间不断被知识学习挤压,导 和学习方式的边界,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可以随时随 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薄、价值观的错位,迫切需要 地真实发生,让课程的“无边界”拓展生命的无限可 在课程转型中寻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路径。 能,夯实学生终身发展的根基。 北京史家小学秉承“无边界”课程理念,积极拓 展课程场域、创新课程开发模式,从中华优秀传统 凸显文化自信的“博悟课程”体系 文化中汲取课程营养,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进行 1. 课程目标体现开放性 基于博物馆资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设置上,该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真实的学 2019.3-4 · · 54 教学成果奖专辑 习体验和素养生成。具体如下: 度剖析文物背后的内涵故事,紧紧把握中华传统文化 知道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传统美 的精髓。 德、人文精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3. 课程内容体现民族性 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博悟课程”在内容与资源构建上,以国家博物 理念与

文档评论(0)

ty4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