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静态影像在创新视障文化活动中的应用.docx

口述静态影像在创新视障文化活动中的应用.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口述静态影像在创新视障文化活动中的应用 ? ? Summary:开展口述静态影像服务是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从口述影像服务的发展及现状入手,以深圳图书馆“点亮视界,欣赏世界”项目为例,介绍了口述静态影像在公共图书馆创新视障文化活动中的应用,并对公共图书馆推广口述静态影像服务提出了建议。 Key:口述影像;静态描述;视障服务;公共图书馆 :G250 ? :A DOI: 10.13897/ki.hbkjty.2020.0063 口述影像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主要以向视障人士口述电影的形式呈现。口述静态影像描述对象为静止的画作、雕塑、篆刻作品等,缺乏声音辅助,对口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口述静态影像在图书馆创新视障文化活动中的应用,对拓宽视障读者文化空间,提升视障服务水平有积极的意义。深圳图书馆开展“点亮视界,欣赏世界”视障人士走进文化场馆系列活动旨在将口述影像服务应用到静态的艺术作品解说中,带领视障人士欣赏艺术展览,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多文化场馆的口述影像服务,以期提升视障人士的文化艺术修养,亦为国内同行开展此类活动提供参考。 1 口述影像服务的发展及现状 口述影像(audio description,简称AD),属于影视翻译(Audiovisual translation)之一,是一种专业描述技巧。利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影像信息转化成语言符号,通过口头描述传达给视障人士,协助他们理解其内容。简单地说,口述影像就是把“看见”的“说”出来,口述影像服务诞生于美国。1974年,格雷戈里·弗雷泽最早在论文中提出了“television for the blind”的概念[1]。1981年,美国诞生第一个有口述影像服务的节目The Washington Era,口述影像首次应用到戏剧解说中,在随后的发展中,口述影像服务在视障生活中不断扩展[1]。2002年,美国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在电视节目中提供口述影像服务。 在我国,视障口述影像服务始于2002年台湾淡江大学赵雅丽教授的口述影像服务研究,她认为“口述影像服务”是“一种为视障者描述其无法收视之影像画面,以协助其有效观赏电影的语言工作”[2]。她于当年6月成立口述影像发展协会,是台湾第一家开始研究并制作口述影像服务的机构。2009年,香港盲人辅导会讯息无障碍中心开始口述影像服务[3]。2015年,梁凯程成立香港口述影像协会[3]。在大陆地区,2003年北京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成立“心目影院”,王伟力开始为视障人士现场播讲电影[4]。2009年,蒋鸿源推动成立上海无障碍电影工作室[5]。2012年,广电总局联合中国盲人图书馆启动“口述影像文化助盲的”公益行动[6]。 目前,国内外公共图书馆也有为视障人士开展口述影像服务,主要是以无障碍电影为主,包括现场影片讲述和无障碍电影制作等[7]。国内各大公共图书馆,如武汉、上海、北京、重庆、深圳、长沙等均有开展口述影像服务,其中不乏优秀代表。如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口述影像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心灵感影”、深圳图书馆“视障公益影院”等项目,常年坚持为视障读者讲述电影,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 口述静态影像在视障文化活动中的应用 口述影像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影视讲述。而按照口述影像的定义,口述影像服务不单限于动态的影视范畴,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舞台剧、音乐剧等也都可以提供该服务,进一步拓宽视障读者的文化视野。电影、舞台剧、音乐剧中有台词及音乐,视障人士即使没有讲述服务也可以根据这些了解故事的大体情节,讲述只是将台词没有提及的场景、人物表情、外貌等进行描述,进一步加深视障人士的理解。而对于静止不动的博物馆、美术馆馆藏,本身不会发声,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也不允许触摸,视障人士无法欣赏艺术之美。博物馆、美术馆藏品讲述也可以考虑用口述的形式将视障读者无法用眼睛看到的艺术之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目前,虽然各大博物馆对视障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场馆介绍等宣传资料附上盲文,设置盲文说明牌,放大展厅内文字、运用多媒体系统,为视障群体提供声音服务,提供自主式语言导览系统,方便视障群体自主获得场馆信息、展品介绍等,甚至还提供一些展品复制品模型供视障者触摸[8],但是解说偏向于常规化及抽象化,对视障人士的艺术欣赏水平及个人文化修养有较高的要求。视障人士盲文识字率不足10%[9],绝大部分盲人朋友无法通过触摸盲文资料了解场馆及展品信息。文化场馆自带的语音解说服务偏向于大众化,较少从视障朋友的实际出发,使用他们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进行解说。公共图书馆有多年专业的口述影像服务经验,可以应用在美术馆、博物馆等静态展品解说中,为视障朋友提供生动、形象的解说,让他们同样享受欣赏艺术、感受文化的权利和机会。 深圳图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