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教育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ocx

古代书院教育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古代书院教育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 ? 冯文全 胡益炀 摘 ? 要?书院教育主要有兼容并蓄的讲会制度、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经世致用的培养目标、德智并重的教育内容以及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当前基础教育面临学校课程设置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低下、师生关系疏远等现实困境。因此,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要积极借鉴古代书院的教育思想,如开设博学课程、营造审问氛围、养成慎思习惯、提高明辨能力和培养笃行品格。 Keys?古代书院 ?基础教育 ?启示 古代书院萌芽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普及于明清,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千余年,积累了许多宝贵教育经验,对古代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起初书院仅具有藏书功能,随着书院基本规制的日趋完善,书院的功能也逐渐多元化,如研究学问、教学传道、刻书、祭祀等。 一、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1.自由讲会,兼容并蓄 书院的集体教学形式主要有升堂讲学和会讲讲会。古代书院的会讲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齐聚一堂,共同讲学,互相争辩。书院的兼容并蓄主要体现在书院与佛道两家相互交融和吸纳。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在形式上存在模仿佛教清规的痕迹。佛教主张面向大众、普及佛学理念,主张修养身心、陶冶情操,主张兼收并蓄、百家争鸣等,这些佛教的思想和古代书院的教育思想有相通性。同时古代书院的选址也深受道教“清虚幻境”的思想影响,往往选择清幽僻静的山林中。 2.自学研修,因材施教 胡适先生在《书院制史略》中谈到“书院之真正的精神惟自修与研究,书院里的学生无一不有自由研究的态度,虽旧有山长,不过为学问上之顾问;至研究发明,仍视平日自修的程度如何”[1]。由此可见,古代书院的教学者们非常重视自学研修。朱熹对来书院求学的学生说:“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2]朱熹认为老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应该自己去探究学问,遇到疑问再与老师交流探讨。对不同年龄和资质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古代书院教育的一大亮点。朱熹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他认为今之学者有三样人才:“一则资质浑厚,却于道理上不甚透彻;一则尽理会得道理,又生得只是薄;一则资质虽厚,却飘然说得道理尽多,又似承当不起。”[3]古代书院老师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来确定他们的学习进度,根据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教学内容。 3.注重实践,经世致用 朱熹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4]学习须运用于实践中,如果只知道理而不实践,则学与不学并无区别。古代书院深知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所以书院教师鼓励学生走出讲堂,游历名山名水,寓教于乐,达到践履的目的。课外游历也是古代书院的主要教育内容,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实践即是把知识灵活的运用起来,经世致用则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教育要求,要求学生的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4.德育为先,道业兼修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古代书院提倡以德为先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古代书院以一种特殊形式实现了书院和官学的结合,自然书院便成了科举的附庸和做官的跳板。朱熹极力反对以科举利禄为教育目的,他提出教育要把学问和德行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学业上,须更注重学生德行修养的培养。古代书院除了对学生传授学问知识外,更多的在于对学生明人伦的培养,也就是朱熹:“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5] 5.教学相长,尊师爱生 古代书院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是展开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虽然二者担任的角色不同,但师生间依然可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正如《学记》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从此处也可见古代书院对教学相长的重视程度。古代书院里教学的老师多是博学多识、品德高尚之人,既能得到学生的尊敬,也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宋代教育家胡瑗认为:老师视学生如子弟,学生也敬老师如父兄。在教学过程中,胡瑗总是平等友善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深受学生欢迎。南宋教育家朱熹在讲学中谈到:“我一日不讲学,便不快乐。”他在讲学时重视民主平等,常常与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著述。王守仁提倡“谏师”,亦是对民主师生关系的继承。 二、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式不当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但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依然存在重学科教育轻通识教育、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智能教育轻道德教育等现象,这将直接导致学校课程设置单一,学生的知识结构零散,未能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求,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