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每个成人体内,大约含有300亿个白色脂肪,功能是将能量以脂肪细胞的形式储存起来。每个脂肪细胞中,都含有三酸甘油脂,俗称脂肪球。脂肪球量变大,脂肪细胞体积就扩增,造成肥胖;反之燃烧三酸甘油脂,细胞萎缩身材就瘦下来了。 体的脂肪细胞数目是一定的,抽脂手术的确会破坏一部分脂肪细胞。但是病患如果术后不注意节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剩余的脂肪细胞会吸收更多脂肪,体积变大,所以抽脂部位会继续生出赘肉。 在正常情形下,脂肪细胞数目到了青春期後就不再增加。 肥胖是脂肪细胞数目过多或过大所致,故成年以前应尽量避免发胖,才能把脂肪细胞数目维持於最适当量;成年以後才发胖的人,一般只是脂肪细胞因储藏多馀脂肪而变大所造成,故减肥并不难! 镶嵌型细胞膜结构 第六十二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3.活性脂质 Active lipid 活性脂质是小量的细胞成分,但具有专一的重要生物活性。 类固醇中很重要的一类是类固醇激素,包括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萜类化合物包括对人体和动物的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多种光合色素(如类胡萝卜素)。 第六十三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四)、脂蛋白 Lipoprotein: 脂质与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脂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浆中,因此也称血浆脂蛋白 Plasma lipoprotein。 血浆脂蛋白都是球形颗粒,有一个由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组成的疏水核心和一个由磷脂、胆固醇和载脂蛋白参与的极性外壳。 载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增溶疏水脂质和作为脂蛋白受体的识别部位。 第六十四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 * * Awarded annually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67, the 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named after the mother of Columbia benefactor S. Gross Horwitz, recognizes exceptional accomplishments in 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earch. * * * 脂分子还有什么状态? 蛋白质分子是极性的还是非极性的还是两性的? 糖类和脂肪作为能量储存物质的异同? * * * * 1824 维勒W?hler首次从异氰酸酯合成尿素 巴斯德 1822-1895,首次分离出发酵素酒石酸 1965年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汪猷、北京大学邢其毅教授用化学法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故事) 很多同学反映我们的这本教材厚,其实它是越读越厚的。大家毕业后各有前程,有人可能会耗费一辈子的心血在这本教材一行字的观点里。我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你们阅读学习这本教材的时候发现不明白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自己上网查阅资料,那些想法也许就是了不起的发现的基础。 * 介绍学时安排,章节重点。综述安排。 * 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基因(APP)、早老素1、2基因(PS1、PS2)突变在家族性早发型AD中占50%。由于发病因素涉及很多方面,绝不能单纯的药物治疗。临床细致科学的护理对患者行为矫正、记忆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到最广泛研究的神经递质是5-羟色胺,它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人生观。抗抑郁药如盐酸氟西汀就是通过提高脑内5-羟色胺水平而起作用的(但是科学家们已认识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问题有时不仅仅出在神经递质缺乏上。新的研究着眼于神经细胞的接收装置─树突上的受体,考虑它们的数量及敏感程度是否足以正常结合并处理神经递质。如果受体没有足够的活性,信息将无法传递下去,那么不论大脑中有多少游离的神经递质都是徒劳的。受体缺陷能导致诸多的麻烦)。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抑郁、冲动行为、酗酒、自杀、攻击及暴力行为。科学家们甚至通过改变实验动物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使他们更具有攻击性。有趣的是,女性大脑合成5-羟色胺的速率仅是男性的一半,这点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妇女更容易患抑郁症。随着年龄的增长,5-羟色胺作用通路的工作效率会出现下降,因为活化5-羟色胺的受体减少了。据一项研究显示,60岁与30岁的人相比,大脑中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