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及应对策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过敏反应 (3)预防 有过敏史者,在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非那根(异丙嗪)或类固醇类药物。 不输用有过敏史献血者的血浆(致敏原一般存在于血浆)。 对高危(有抗-IgA或限定特异性抗-IgA抗体的)患者输血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缺乏IgA献血者的血液。 2. 过敏反应 (4)发生过敏反应后处理: 及时停止输血; 抗过敏处理: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异丙嗪等药物; 视情况吸氧、心电监护、气管插管、肾上腺素抗休克、扩容等。 3. 溶血性输血反应 患者接受不相容红细胞或对其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体的献血者血浆,使献血者红细胞或自身红细胞在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称为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反应的严重度取决于:输入不相容红细胞量,血浆中抗体浓度和激活补体的能力、补体浓度、抗体特性、抗原特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和输血速度等。 溶血反应按其发病缓急分为: (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于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多于输血后立即发生。 (2)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主要是对先前存在致敏抗原,产生回忆应答的结果。多半在输血后3~7天发生溶血反应。 3. 溶血性输血反应 3.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发生原因 ABO血型不合(最常见、最严重)、 A2亚型不合 输注不相溶性血浆 献血者之间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 其他稀有血型不合 一般血清学方法未能发现的血型抗体 (3.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3)症状与体征 寒颤、发热、心悸、头涨、面红、腰背痛、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烦躁等症状。血红蛋白尿,黄疸等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处于全麻状态下,出现不能解释的手术区严重出血及低血压可为溶血反应的唯一表现。 个别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血中抗体效价低,误输入少量异型血而不出现典型溶血反应症状。有时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 (3.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4)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判断分折; 实验室检查:溶血实验、血生化、血尿常规、肾功能。 (3.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5).发生后的处理 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样重做鉴定及交叉配血; 保护肾功能,呋塞米(40-60mg),必要时q4h,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血红蛋白结晶溶解,直到血红蛋白尿基本消失,防止肾小管阻塞;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DIC; 如果病情严重应做血浆置换。 * * 2.消退法 减少奖励 减少关注(针对无原则的满足, 爷爷奶奶的溺爱) * 3.厌恶疗法:给与相应惩罚 用于攻击型儿童、愤怒发作 不良反应明显,尽量少用 * 4.矫枉过正疗法: 更适合的行为代替不适合行为 适用:不良行为对环境不造成很大影响 * 5.暂时隔离法: 离开感兴趣的地方或停止阳性强化 注意:必须说明隔离原因;注意安全;该环境中无其他刺激物;十几秒-几分钟 * 认知行为治疗 不合理/错误的思维、信念 心理、行为障碍 * 了解患儿面临的问题 提高不同情境状态下的应对能力 减少攻击及冲动行为 1.问题解决策略 * 2. 自我指导训练法 训练有攻击行为的儿童自身内部言语评价,使其行为逐渐趋于恰当; 加强语言的调节,使其语言能控制行为; 鼓励儿童强化自己的行为。 * 3. 合理情绪疗法 找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了解对情绪的影响; 分析信念中不合理的地方; 学习合理观念; 最终改变情绪和行为。 * 社交技能训练 1.成功社交的基本条件: 有目的的互动; 一定的场合表现适当的行为; 互相反馈信息。 * 2. ADHD儿童伙伴关系特征: 令人厌烦、冲动的、攻击性的 不顾别人、自我中心、自私 耐性差、自控能力差 说谎、不诚实 * 教会社交技巧; 反省问题行为; 降低紧张,减少敌对,转化不良情绪; 训练应对挫折的技巧; 训练对事物及环境的观察能力。 3. 社交训练目的: *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训练 * 转变认识,认识多动症的本质; 亲子关系的认识; 通过关注增加良好儿童行为; 暂时隔离法减少不恰当行为; 避免不良刺激; 拟定计划,规范作息时间。 1.家庭教育 * 提高对多动症的认识 明确多动症的本质:生物学基础; 多动症的发展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密切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改善预后 学校持续性干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 学校干预 * 减少不良行为(搞小动作、不遵守秩序、干扰别人) 选定明确目标,如上课举手发言; 重大活动前预先提醒; 用良好行为替代不良行为; 鼓励参加消耗精力的活动; * 运用奖惩机制:及时、频繁、有力、先正面奖励再批评; 教育环境的安排: 座位靠近教师,与同学分开; 用文字提示进行提醒; 教学方式多样化:形

文档评论(0)

封样的男子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