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代瑞雪.docx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代瑞雪.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准确定位,挖掘文本价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设计 成都市棕北中学 代瑞雪 教材说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出自《普希金诗集》,编排在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作为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诗歌。 五单元的诗歌、散文写景状物生动形象,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唯独普希金这首诗歌,短短八行,以劝告的口吻书写,没有形象可言,文本解读基本没有难度。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究其原因,是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娓娓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面对面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因此品味这首说理诗独特的语言特点,理解诗歌的哲理,正是这首诗歌在教学上的价值所在。 学情分析: 课例分析: 由于内容浅显易懂,又是自读课文,长期以来,这篇文章的教学被老师们粗略带过。通过网络可查询的发表在专业杂志上的课例只有寥寥数篇,如下: 课例教学点选择统计表 执教老师 教学内容 教学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朱怀清/章水林/严永青 教育综合研究 (1)知人论世 (2)体验诗歌的音韵 (3)联系生活解读诗句 (4)打磨自己的语言 (1)作者:普希金 (2)诗歌朗诵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迁移,仿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实录 筅李志龙/ 执教 贾 玲/ 指导 语文教学通讯 (1)问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诗歌分析诗歌,引出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学写小诗三个方面 (2)多次朗诵 (3)补充课外诗歌《心,我的心, 你不要忧郁》、《西风颂》 。以课外诗歌加深对本诗的理解、增加素材积累 (1)复习巩固学习诗歌的方法: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学写小诗 (2)朗诵中寻找困惑,解决困惑:“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生活欺骗了你”;“假如”。 (3)根据这句话:“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做延伸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实录李华平,语文教学通讯 (1)听写全诗,注意易错词语:“常是”、“须要”。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欺骗”,结合同义词理解“忧郁” (3)用四字短语概括全诗,引出《相信未来》。 (4)结合生活实际,朗诵诗歌 (1)区分“需要”与“须要” (2)通过关键词“欺骗”和“忧郁”来解读诗歌 (3)文本互文性理解 (4)诗歌语气与情感态度 对3篇公开发表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课例要么只注重文意的拓展,并没有着力去研究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教学活动脱离了文本本身;要么鉴赏词句泛泛而谈,缺少方法,不能以一篇诗歌字词的赏析带动更多诗词文章词句的鉴赏,这对于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训练显然是不足的。因此,我希望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经验针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并通过比较阅读鉴赏品析诗歌语言。给学生以方法,并训练他们的奖赏评价、综合表达的能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牵连……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比较阅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漫谈诗歌、走近诗歌 1.同学们,从我们牙牙学语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父母就一遍一遍教我们读古典诗词,迫不及待地将我们带入诗歌的国度。诗歌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如此疯狂?(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那么,什么是诗歌呢?(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自己的认知。) 老师出示《毛诗序》对诗歌的定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学生谈理解,老师引导、小结:诗歌是情感志趣的语言载体,体会诗歌的情感哲理,最直接最好的方式是朗诵。) 朗诵比较、明确方法 1.朗读指导: 初步感知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根据情感表达需要,确立语速、语调; 根据诗歌主旨,确定轻音、重音及停连。 2.学生朗读、朗读互评: 请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并评价朗读者在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做了怎样的处理,揣测他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请朗读者对同学的评价做评价,并评价说明自己的朗读处理意图。 3.名家朗读、同学评价: 视频展示李修平的朗读,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明确朗读的语速、停顿、重音。 4.同学齐读、教师小结。 三、悟读诗歌、把握哲理 1.议诗歌:学生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说了什么理?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小写作:把书读厚,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 教师点拨:读书有两种方法,小说等大部头的著作,场面宏大、人物纷繁,各种精彩不断呈现 ,我们可以旁批摘录,取其精华,这是把书读薄;诗歌,语言精炼含义深刻,我们可以加入自己的阅读经验、人生经历去丰富它,这是把书读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精品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心扑在教育上,换的桃李满园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