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民族关系、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docxVIP

民族关系、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 民族关系、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 【民族与边疆】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概念解读: 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力量加以控制,糜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以抚慰。羁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管理边疆民族的一种常用政策。保持朝贡关系是一种羁縻,设置羁縻性质的行政也是一种羁縻。(影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约束。) 知识梳理: 1.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出现; 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族。 华夏认同: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共同孕育中华文明,中原的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原各国自称“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观念。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秦汉:民族政策:战争与和亲(恩威)并用政策。 具体内容:秦朝: 中央机构: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典客: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事务。) 边疆机构: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民族交往的表现:南抚夷越,北击匈奴。 汉朝:中央机构: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边疆机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域都护府、乌桓校尉、屯戍政策(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民族交往的表现:和亲(昭君出塞)攻打匈奴 魏晋: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向内地迁移;中原人南迁 隋唐:民族政策: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 具体内容:隋朝:中央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边疆机构: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民族交往的表现: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唐朝:中央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边疆机构: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有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民族交往的表现:加封南诏王、唐蕃会盟、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击败突厥、入唐学习等 宋:民族政策:以钱财换和平 民族交往的表现:宋先后与辽、西夏、金等多个政权并立;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和议;少数民族政权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 元:民族政策:差别对待,因地制宜 中央机构:宣政院(主要管理吐蕃地区) 边疆机构: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云南、东北:设行省,征发服役;台湾:澎湖巡检司。 明清:民族政策:因俗而治、恩威并用 具体内容:明朝: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边疆机构:修筑长城,布置“九边”;东北部:设都司、卫、所;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西藏: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 民族交往表现:在辽东、大同等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敕封西藏僧俗首领为王,法王;通过茶马贸易进行交流。 清朝:中央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地方机构:伊犁将军、驻藏大臣、改土归流:流官 (改土归流的作用: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打破了原有土司制度的禁锢;推动了民族融合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版图开拓与巩固的重要政策。) 民族交往的表现:①蒙古: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②西北:平等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③西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④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满蒙联姻 二、一些重要问题 (一)边疆治理 1.古代边疆治理的方法:设立机构、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宽松的文化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