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第一节 普通职业危险与安全;下落物件碰砸造成的事故中,多数是致命的伤害。应采
用安全帽、安全鞋或能够减轻伤害的其他防护服装,进行个人防护。应严禁人员在负荷起重机下行走,或在高处抛掷物件。
;高处摔落经常是从楼板的开口处跌落到坑内、槽内、容器内,或从扶梯和其他高处作业点摔落。高处作业面不坚固,或接近高处作业点的方法不安全,常是跌落事故的重要原因。高处作业要遵循操作规程。
;有时为了抵达高处作业点,需要扶梯、脚手架等设施。扶梯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应能满足工作或接近工作点的要求。;二、人力、机械搬运安全;2.机械搬运
起重和移动物品的普通机械设施包括传送装置、倒链(千斤葫芦)、手推车、滑轮组合设施、动力铲车等。;三、机械危险与防护;防护
监督、合作和培训,以及操作者经常注意,在机械伤害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能因此而低估安全防护罩的作用。;四、工作场所危害的类型
第一类 物理性危险
设备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等
第二类 化学类危险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
第三类 生物性危险
第四类 心里、生理性危险
第五类 行为性危险;五、职业病
特点:有明显的接触史,有群发性和特异性,有潜伏期。
职业病范围共有9大类99种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可由职业中毒、生产性粉尘、物理性损伤等原因引起。;第二节 噪声的污染与治理;噪声的危害:
噪声除去令人烦躁外,还会降低工作效率,特别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噪声的破坏作用会更大。
在工业中,噪声会妨碍通讯,干扰警报讯号的接收,进而会诱发各类工业事故。
人长期暴露在声频范围广泛的噪声中,会损伤听觉神经,甚至造成职业性失聪。;一、声音的物理量度;2.声压和声压级
声压是介质因声波在其中传播而引起的压力扰动,声压的单位是N·m-2。
声压级,以听阈声压为基准声压,实测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平方的对数,单位是B(贝尔),通常以其值的1/10即dB(分贝)作为度量单位。
计算公式:Lp=10lg(p/p0)2
P为实测声压;p0=2x10-5Nm-2;二、噪声的分类与频谱??析;(3)冲击噪声,如锻造、锤击等短促的连续冲击噪声,以及铆接、清渣等的反复冲击噪声;
(4)间歇噪声,如飞机、交通、排气等产生的噪声。;噪声根据其频谱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低频噪声 频谱中最高声压级分布在350 Hz以下;
(2)中频噪声 频率中最高声压级分布在350~1000 Hz之间;
(3)高频噪声 频谱中最高声压级分布在1000 Hz以上。
;2.主要工业噪声源
(1)机泵噪声
泵类噪声主要来源于电机。一般83~105 dB(A)。
;(2)压缩机噪声
主要由主机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主机及辅机的机械噪声组成。一般84~102 dB(A)。;(3)加热炉噪声
主要由喷嘴中燃料与气体混合后,向炉内喷射时与周围空气摩擦产生的噪声,以及燃料在炉膛内燃烧产生的压力波,激发周围气体发出的噪声所组成。一般101~106dB(A)。;(4)风机噪声
主要由风扇转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机械传动噪声、电机噪声所组成。一般82~101 dB(A)。
;三、噪声的危害与评价;噪声最广泛的反应是令人烦恼,并表现有头晕、恶心、失眠、心悸、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
在强噪声下,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对于复杂作业或要求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会受到干扰。噪声会影响大脑思维、语言传达以及对必要声音的听力。
2、噪声评价:工业噪声标准为85dB.
;四、噪声的预防与治理;2.噪声隔离
(1)合理布局
应该把强噪声车间和作业场所与职工生活区分开;把工厂内部的强噪声设备与一般生产设备分开。也可把相同类型的噪声源,集中在一个机房内。
(2)利用地形、地物设置天然屏障
利用地形如山岗、土坡等,地物如树木、草丛及已有的建筑物等,可以阻断或屏蔽一部分噪声的传播。种植有一定密度和宽度的树丛和草坪,也可导致噪声的衰减。 ;(3)噪声吸收
利用吸声材料将入射到物质表面上的声能转变为热能,从而产生降低噪声的效果。
(4)隔声
在噪声传播的途径中采用隔声的方法是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把声源封闭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3.噪声个人防护
护耳器的使用,对于降低噪声危害有一定作用,但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措施。更有效地控制噪声,还要依靠其他更适宜的减少噪声暴露的方法。耳套和耳塞是护耳器的常见形式。;1.静电条件
(1)接触起电
两种不同物质的表面紧密接触,其间距小于25×10-8cm时,就会产生电子转移,形成双电层。如果两个接触表面分离得十分迅速,即使是导体也会带电。
摩擦能够增加物质的接触机会和分离速度,促进静电的产生。如物质的撕裂、剥离、拉伸、压碾、撞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