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1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参考1新人教.docVIP

一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1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参考1新人教.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而且农村的孩子能够真的去游览各种山水风景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没有亲身的经历很难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采用了与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尤其是在对“开、回、出、来”等几个字进行理解的环节我努力呈现一些内容,来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这几个字。然而古诗教学又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的语言所禁锢,还要让学生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容,有他们自己的感悟,因此我又安排了小练笔的环节,结合古诗诗句以及老师提供的一些图片写一写你读诗后眼前多呈现的景色,给学生以更多想象的空间。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我采取了填充式的练笔方式“_____的天门山_______;_____的楚江________;_____的青山________;_____的帆船_______”这样在进行小练笔的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写出了他们对诗句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自己很多弱点,比如,教学机智还是不够的,导致了当课堂生成与预设不同时就有些自乱阵脚,使得有的教学环节被丢掉,有的精彩生成没有抓住,比如:当教学理解第一句中“开”字的时候,有的学生在下面说是把天门山从中间“劈开了。现在想想,这是一点很好的生成,如果当时能抓住他就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开”字所蕴含的意义,可惜当时没有及时抓住。 反思这节课,成功点是有的,遗憾之处也不少,不过通过同事们的帮助和领导的点评,我想今后对于古诗教学我已经有了一些思考,今后的古诗课不至于再会是学生沉默的教师一言堂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了晴天和雨天西湖优美的湖光山色,诗人以浓烈的情感赞叹了西湖的天然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西湖,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视频,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学生交流读懂诗的内容.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主要抓住“潋滟”“空蒙”“好 这几个重点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晴天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想象画面,用语言描绘,感受这首古诗蕴含的美妙的意境.这不仅为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很好地把诗歌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放开,对后两句的理解有点困难,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课前准备 傣族: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mp3或CD光盘.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锻炼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自学生字词,试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师谈话导入。 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补充资料.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

文档评论(0)

tianying1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会修改套用,既省时又省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