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翻译: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 3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翻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hú)之禄(《陈情表》) ②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翻译: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七)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翻译:厌恶(嫉妒)他的才能,不能任用他 (七)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 你的;偶尔也作主语, 译为你。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 你的;偶尔也作主语, 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复音虚词 三、复音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已:停止。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 qìng 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翻译: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②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④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翻译:后来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追查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五、其 ( 一 ) 用 作 代 词 , 又 分 几 种 情 况 :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其 闻 道 也 固 先 乎 吾 。( 韩 愈 《 师 说 》)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② 今 存 其 本 不 忍 废 。( 其 : 这 )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苏轼《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