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雅俗变化看宋代文学的审美观--第1页
从雅俗变化看宋代文学的审美观
从雅俗变化看宋代文学的审美观
摘要:宋代文学处于一个文化转型时期,雅俗变化呈现出跟前代完全不同的走
向,宋代文学以雅为宗,但同时又出现以俗为雅、雅俗结合的现象。宋代文人不但可
以接受俗文学,而且努力改造雅文学,使宋代文学达到与前人不同的新境界。
关键字:宋代文学 雅 俗 雅俗结合 以俗为雅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转型时期,在继承前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创新和
突破,使俗文化逐渐“登堂入室”,成为主要趋势。宋代文学也受其影响,总体呈现以雅
为宗,以俗为雅,雅俗结合的现象,这种审美观的形成主要是受宋代文化的影响。
一、雅俗变化成因
宋代科举取士的规模远大于前朝,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是唐朝的十多倍,致使许多平
民庶族踏上仕途,寒门庶族士子构成了宋代权力核心的主要成分,官僚、文化与学者三位
一体成为他们的主要特征。而这一群体也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主体。一方面,宋代士子本
质仍深受儒家传统的正统思想影响,努力维护传统封建的伦理道德,注重品行、操守。加
之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盛行,文人成为宋代朝廷的“顶梁柱”,那么他们所倡导的文风必然
倾向典雅,例如宋初盛行的西昆体,代表作家是杨亿这样的翰林学士,他们所倡导的辞采
华美,对仗工整,风格典雅等诗风在当时风行一时,独领风骚;而另一方面,这些士子骨
子里本就是平民,对市民文化有归属认同感。再加上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士子们的观
念被冲击,怡情养性,追求娱乐成为他们的自觉需求,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为“以俗为雅”
的倾向。
宋代长期以来,社会较为安定,农业发展迅速,剩余农产品增多,传统的小农经济必
然受到冲击,同时刺激了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城市群,市民队伍不断壮大,出现了
勾栏、瓦舍等通俗娱乐场所,市民的文化消费逐渐增多也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发展。
宋代教育与印刷业发达,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也扩大了文化的消费群体。
为了有更多的读者,雅正文学也不能一直“高高在上”,也得适应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
通俗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以民间说唱艺术的
形式写过一组《渔家傲》和《采桑子》鼓子词,描写了宋代的西湖美景和风俗民情,
打破了通俗文学与文人词之间的隔阂,把词的音乐性和通俗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雅俗变化的表现之――诗俗
宋代士人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却在世俗生活中摸爬滚打,两种截然不同的
不同的文化在他们身上体现,于是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出这种的矛盾的心理。宋代士
从雅俗变化看宋代文学的审美观--第1页
从雅俗变化看宋代文学的审美观--第2页
人在人格上都尚雅忌俗,而在诗作上却多主张以俗为雅或雅俗结合。苏轼说:“人瘦尚可
肥,士俗不可医”,认为士人俗则无可救药,而又说:“诗须要有为而作,当以故为新,
以俗为雅”,认为作诗应以俗为雅。宋代士人的思想人在维护传统礼教,同时又写下了大
量的世俗佳作,他们这种矛盾的现象就是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相互碰撞、交织。
诗歌在唐代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宋代诗人必须另辟蹊径才能不落人下。宋人
也从一味模仿转向创新,而创新的主要方面就是将诗歌生活化、世俗化。梅尧臣从日常生
活琐事中取材,将琐屑小事写得饶有趣味,如《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写值夜时思念妻
儿,《范饶洲坐中客语食河豚鱼》描写美味而有毒的河豚等,梅诗在艺术风格上也以追求
“平淡”为目标,他的《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
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就体现出了“平淡”的风格
倾向。诗风是以偏离唐诗丰深情韵的风格为方向。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得宋
诗风气之先的意义,后人评之为“去浮靡之习,超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酒店管理【运营前厅】亚朵前台入职培训基础手册.docx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河北邯郸市下半年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公开招聘(统一招聘) 工作人员228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8.3法治社会(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docx VIP
-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国标方法验证-气液比.pdf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毕业论文.doc VIP
- 2025年下半年河北邯郸市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统一招聘)2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国际法专业论文.docx VIP
-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doc VIP
- 《中国流行音乐》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