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VIP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难点:认识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理解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0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02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03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目录一,必备知识过关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请根据课本P84-85的材料和内容整理以下的知识点请根据课本P86-87的材料和内容整理以下的知识点请根据课本P87-89的材料和内容整理以下的知识点一,必备知识过关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海战萨拉热窝事件意大利一战结束美中加入协二工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俄十俄退马恩河战役二十一条世界殖民体系请根据课本P87-89的材料和内容整理以下的知识点请根据课本P84-85的材料和内容整理以下的知识点请根据课本P86-87的材料和内容整理以下的知识点日占山东1.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在世界市场和世界霸主地位的争夺中矛盾重重;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积极扩军备战4.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①削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欧洲的世界地位。②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③美参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国际格局④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但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⑤战后形成新的国际秩序:凡-华体系。三条战线:西、东、南三个阶段:1914:马恩河战役,速决战破产1915-1916:胶着状态。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1917-1918:美中参战,中国华工;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败,战争结束。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二,重点突破(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加剧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各国竞相与他国结盟,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他们之间积极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后,两大集团趁机推波助澜,最终引爆了一战。一战性质: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项目英法美德1913年工业排1914年工业增速1.31.98.14.61913年殖民地面积33501060302901913年殖民地面积排名125419世纪末,德皇威廉二世大力扩张殖民地,扩建海军,试图挑战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此即“世界政策”--徐弃郁关键问题2: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尝试说明一战的性质。【学习聚焦】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关键问题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会导致那些后果。 中国真正作为代表参加一战的,是14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的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之为“中国劳工旅” (P87“历史纵横”)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中国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问题: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是否达到了完全收回山东主权的目的?说明了什么问题?学习聚焦: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二,重点突破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合作探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强权政治:是指大国和强国凭借实力施加军事、政治和经济压力,谋求控制、支配和统治弱国和小国的政策与行为。强权政治原指西方列强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所遵循的“强权即公理”的霸权主义政治原则,其实质是大国和强国对其他国家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粗暴干涉与侵犯。请根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以及“强权政治”的概念,完成课本思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请从教材中找出三个以上证据予以说明。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思考点: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强权政治的特征?请从教材中找出三个以上证据予以说明。 1.战胜国将挑起战争的罪责完全推给了德国及其盟国,要求战败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并瓜分其海外殖民地; 2.强行划定了中东欧广大地区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疆界,奥匈帝国解体; 3.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诉求,把德国原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共同侵略中国; 4.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制度,实质上继续维持殖民统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二,重点突破【合作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秋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初高中教育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